§2欧姆定律
1.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Ω,接在220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已知电熨斗两端的电压U=220V,电阻R=8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流过它的电流
I?U220V??2.75A R80?
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mA,加在这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已知定植电阻的阻值R=10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I=200mA=0.2A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可求得加在定植电阻两端的电压 U=IR=0.2A×10Ω=2V
3.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mA,此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已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2.5V,通过的电流I=300mA。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可求得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IR?U2.5V??8.3? I0.3A
4.某同学认为:“由I?UU变形可得R?。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RI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而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流无关。U和I的比值仅仅反映了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对同一段
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R的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U和I的比值一般不同,所以R值一般不同。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它一般有一个确定的值。
§3电阻的测量
1.一个小灯泡上标着“2.2V 0.25A”,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8.8Ω。如图是一位同学为检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实验线路。他的连线有三个错误。请你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成正确的连接?
错误一: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接错——同时选择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不能调节电路的电阻,也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错误二: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错误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错误。 改正方法:
(1)将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上面接线柱的一根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线柱上;
(2)将灯泡的右端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 (3)将电源的正极与电流表的“0.6”接线柱相连。
2.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Ω的灯泡的电流是0.91A。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Ω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由题意可知,电路图如图所示
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可求得
U1?I1R1?0.91A?242??220V
由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
U1?U2?220V
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烙铁的电流为
I2?U2220V??1.33A R2165?
由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得,电路的总电流
I?I1?I2?0.91A?1.33A?2.24A
3.如图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2)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计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1)如图所示
(2)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电压表的示数为2.4V (3)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U2.4V可求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R???6? II0.4A4.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
据表中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计算每次的电阻,填在表格中;
(2)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成一句具有概括性的结论。 (1)8.1 7.1 6.2 4.7 3.1 2 (2)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一.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
电路的电阻R2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连入
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例二、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1.把5Ω的电阻R1跟15Ω的电阻R2和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电流表的读数是0.3A,电源的电压是 。
6
2.电阻R1与R2并联后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为80Ω,通过R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