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 练 子 令
李 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
要分析。答:
(2)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他们表现的方式
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
答案:(1)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
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意思对即可)
(2)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
摆脱的愁苦和迷惘。(意思对即可)
- 13 - / 31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秋 夜 朱淑真
江 上 秋 夜
道 潜
[注] 井梧:井边的梧桐。
(1)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
答
: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作简
要分析。
答
:
答案:(1)朱淑真的诗中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道潜的诗中诗人因夜雨风急
而难眠。
(2)朱淑真的诗“月在梧桐缺处明”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秋月高悬、秋夜疏朗的月色图,衬托了诗人的孤寂落寞;道潜的诗“月在浮云浅处明”描绘了一幅
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渔 翁
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14 - / 31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
②
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
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
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很相
似。
E.诗中“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两句与南宋诗人陆游《渔浦》
中“渔翁持鱼叩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都写出了主人公悠然自得的心境。
解析:选 C项,“‘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说法不准确,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欠准确,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期,且本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E项,陆游的诗句表现的是渔翁的艰辛,这一点由诗
句中渔翁脸颊涨红、双眼圆睁、费力叫卖可以看出。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
答
:
答案:《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
- 15 - / 31
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
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 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
③
②
①
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
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
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
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
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解析:选C “愁”是说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
的说法不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并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
情?
答
- 16 - / 3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