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Mvc的多层架构,欢迎大家拍砖斧正
随之Web2.0的到来单一页面展示的信息也更加的丰富,Ajax,js的流行也使得Ui端的操作也愈加变重,于是大家有期望以一种工程的思想去拥 抱这种变化,于是MVVM,js的Mvc框架陆续出现。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同终端对于系统的对接也非常重要,于是我们考虑在Ui与Logic之 间引入Application或Service层应对不同终端配置。
作者: Turbo Zhang来源:博客园 |2015-09-23 14:17
收藏 分享
多层架构是什么?
多层架构是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当中面对复杂且易变的需求采取的一种以隔离控制为主的应对策略,关于多层架构的标准,我认为有一句话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每一层都可以单独部署”,最传统,最简单的就是从三层开始的:
将整个项目自下而上的分为:数据持久(数据访问)层,逻辑(业务)层,UI(展现)层。
数据访问层:负责将数据持久化响应的数据存储设备上,如DataBase,Txt,Excel等。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为满足软件需求而订制的一系列的逻辑与业务,如用户在前端下订单之后,整个业务流可能涉及 到,获取用户信息,获取商品信息,获取购物车信息,验证商品可购买数量是否满足本次购买,针对用户身份产生不同的优惠策略,同时会验证 Cookie,Session等端产生数据的有效性,最终才会产生订单,而订单产生之后会涉及到仓储物流等一系列的Erp系统业务,所有的这一套都属于“下订单”这一需求的业务逻辑。
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良好的用户体验多是使用在这里。
学习过Petshop的话,对于三层都不会陌生:
但是随着业务的复杂每一层都会有自己的进化,最终有了无数附加在三层之上的框架与开发思想。
Mvc与MVP:
首先我一直认为这两种事属于展现层的,“展现层MCV”,“展现层MVP”。
然后我们站在展现层的角度思考一下“Mvc”与“MVP”。
Mvc:分为model,Controller,View,相信大家对于他已经很熟悉了,在此不再累述。
MVP:MVP有Model-Presenter-View三个层次
其实在楼主最开始接触Mvc的时候,就在想如果直接通过Controller与Model交互是不是显得有一些“不干净”,因为在楼主眼里“展现层 的Controller”,做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对于请求路由的不同响应与调用,但是很多的例子会将一些数据验证,去糟的操作过程放在Controller 中,显得不伦不类。当MVP出现的时候,一切满足了楼主的幻想,P的过程就是满足了这一需求,P起到中介的作用,负责接收视图请求,再把结果映射到 view上,P可以不对View做强引用,可通过IView适配多个view。当然我也会在这里做一些针对于终端数据的验证与过滤。
业务逻辑:
从描述上可以看的很清楚,整个自上而下的结构,最复杂,最可能失控的就是业务逻辑层,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的不可控因素,每个行业领域的需求都有可能包含自身的领域知识。于是在之后的多层架构发展构成当中,更多的变化与智慧是体现在这里。
领域驱动:限于本人才学不能在这里分享太多,以防误导大家,想了解更多可参考园子里的其他大牛,其实没有3,5 年相关经验是很难理解的,个人感觉如果你不理解的话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因为领域驱动是建立在良好的面相对象分析,边界划分基础之上的,在学习的过程当 中已经能帮助你去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了,最终到不到山巅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简单的说,这个思想最重要的是以业务领域为核心进行发散,期望在变更程序的其他部分,不会影响到领域模型,也就是那句话为了“复杂的系统应用程序中业务规则行为方式(就是“领域逻辑”)是会经常变化的,我们要去拥抱这种变化”。结构图:
CQRS:是指命令查询职责的分离,是一个小的模式形态,该模式的关键在于:“一个方法要么是用来改变某个对象的状态的,要么就是返回一个结果,这两者不会同时并存”。将整个系统分拆为两个部分:
? ?
Commands(命令) - 改变某一个对象或整个系统的状态(有时也叫做modifiers或者mutators)。 Queries(查询) - 返回值并且不会改变对象的状态。
架构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