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这里有一杯热水,和一根金属棒,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探究有趣的科学知识,接下来我邀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感觉一下金属棒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冷的?(冷的)
现在老师把金属棒放进热水中
问:请同学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金属棒,有什么感觉?(变热) 问:金属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问:请看屏幕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刚才把金属棒放到热水中,用手感知到温度,现在我们用酒精灯直接从金属棒的中间加热,请问金属棒的两端会热起来吗?但是你看得到热吗?(看不到)
2.师介绍: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不需要触摸,能够用直接眼睛看到热的传递过程。
3.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同学们说了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实验方案,将火柴棍用蜡粘在金属丝上,我们知道凝固的蜡一遇热就会融化,那么火柴棍就会掉下来。
(出示课件)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引导---从右到左,红色部分是热的,白色部分是冷的。
观察---从左到右,我们发现改变了蜡烛方向,热的传递方向也随之改变。
讨论---分组交流,从中间向两端。
4.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如果在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先变热? 2.在金属片的中心加热,会怎样?
3.这只是我们的理论,我们要用实际得出结论,这是涂有蜡的金属片,把酒精灯放在中间,我们可以看到蜡是从中间开始融化的。
全班交流,
4.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热在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总结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部分传向了较冷部分。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回到开始的实验,如金属棍离开热水,热还能传递吗?(引读)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通过我们的共同实验,我们得出一个关于热传递的科学概念,同学们都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其实这些概念,不仅存在于我们的书本上,更多的是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 小资料:
热传递的三种方法
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1.传导: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
2.对流: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3.辐射: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热辐射。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当堂检测
1.热总是从热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