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授课 二、探究新知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四、课堂测评 五、归纳反的 思 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多媒体课件 初备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教学 后记
xKb 1.Co m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主备教师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教学目标 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 初备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xKb 1.Co m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一、复习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引入 二、新知探究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租船问题 主备教师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难点 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P11第5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xKb 1.Co m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观察物体 1 主备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教学重点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与难点 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导入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新授课 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 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