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有几个一定:定轨道平面、定轨道半径(或定高度)、定运转周期等,了解同步卫星的含义,即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力提供 向心力,也就是合力要指向轨道平面的中心.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通过已知量确定未知量.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质量可以不同,故A正确;因为同步卫星要和地球自转同步,即这些卫星ω相同,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
Mm?m?2r,因为ω一定,所以r必须固定,2r故B错误;它若在除赤道所在平面外的任意点,假设实现了“同步”,那它的运动轨道所在平面与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上方同一轨道上,故C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运转速度为v?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左端滑到右端时,理想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和ΔU2,干路电流为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灯泡电阻不变)( )
GM,由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是一定的,所以速率也不变,Dr
A.小灯泡L1、L3变暗,L2变亮 B.ΔU1与ΔI的比值不变 C.ΔU1 < ΔU2 D.ΔU1 = ΔU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从左端滑到右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则L2变暗。变阻器的电阻增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则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则
L3变亮。总电流减小,而L3的电流增大,则L1的电流减小,则L1变暗。故A错误。 B.由U1=E-I(RL2+r)得:
VU 1?RL2?r VI不变。故B正确。
CD.由上分析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由于路端电压增大,即两电压表示数之和增大,所以△U1>△U2,故CD错误。
3. (本题9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经过115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在离地面约为430k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77圈,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圆轨道上稳定飞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到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少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D.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轨道高度逐渐降低,即飞船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将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飞船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 A. 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少,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4.如图所示为火车车轮在转弯处的截面示意图,轨道的外轨高于内轨,在此转弯处规定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则
A.若火车通过此弯道时速度大于v,则火车的轮缘会挤压外轨 B.若火车通过此弯道时速度小于v,则火车的轮缘会挤压外轨 C.若火车通过此弯道时行驶速度等于v,则火车的轮缘会挤压外轨
D.若火车通过此弯道时行驶速度等于v,则火车对轨道的压力小于火车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为火车车轮在转弯处的截面示意图,轨道的外轨高于内轨,在此转弯处规定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则
A. 当转弯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速度时,火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火车有离心趋势,故其外侧车轮轮缘会与铁轨相互挤压,故A正确;
B. 当转弯的实际速度小于规定速度时,火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火车有向心趋势,故其内侧车轮轮缘会与铁轨相互挤压,故B错误;
C. 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内外轨都无压力,故C错误;
D.设内外轨间形成斜面倾角为,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由受力可知,
,所以火车对轨道的压力大于火车的重力,故D错误。
,解得:
5.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物理学家奋斗的结果,下面关于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D.牛顿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并率先较为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亚里土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 B.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B错误;
C. 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是牛顿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所以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
D. 卡文迪许率先较为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牛顿只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测出万有引力
常数,故D错误。
6. (本题9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轻)绳子只能提供拉力的特点和对B点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知:图甲、乙、丁中的BC不能用绳子代替,图乙中的AB不能用绳子代替,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平衡条件及绳、杆的施力特点.
7. (本题9分)2018年4月3日,“天宫一号”回归地球,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天宫一号”返回过程中,由高轨道向低轨道变轨.关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变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动能变小, 机械能不变 B.“天宫一号”动能变大,机械能不变 C.“天宫一号”动能变小, 机械能变小 D.“天宫一号”动能变大, 机械能变小 【答案】D 【解析】
12GMGMmmv2E?mv?“”根据可知,天宫一号动能,机械能?k222rrrE?Ek?EP?GMGMGM?(?)??,由高轨道向低轨道变轨,“天宫一号”动能变大,机械能变小,2rr2r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据某电视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不带电 【答案】B 【解析】
B.蜜蜂带负电
C.空气带负电
D.蜜蜂带正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