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新探究
作者:李蓓 杨士霞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1期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 为解决高职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脱轨、理论与实践无法衔接、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换师生角色的新课程改革之路,得出高职教改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须与学生共成长的结论。 [关 键 词] 高职教改;高职就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82-01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其迅猛发展。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教”与“学”严重脱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依旧落后,教师“填鸭”教育,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厌恶和抵触心理。尽管有些院校开设了技能型课程,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时间远大于学生“练”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一知半解,无法学以致用的困境。由此可见,仅靠增加技能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严重脱轨的问题的。 (二)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无法衔接
很多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完成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等到动手实践时就会“眼前一黑”,无从下手;而有的课程,又过于重视实践课程,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只能是机械地重复教师的操作步骤,对于其深层的原理、内涵以及外延意义毫无所知。最终,学生对技法的学习只是简单地临摹前人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会显得生硬、毫无生命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毫无创新性。 (三)教学团队: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