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求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今天,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农村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总体上来讲,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各项素质都相对较低,离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7—15岁儿童入学率仅为94.4%,有近一半的省在90%-95%之间,其中云南、西藏、青海在90%以下,一些地方中小学辍学率偏高,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以上,这意味着每年仍有上百万计新文盲出现。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们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认识偏差
有些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摆正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认识偏差。现在有些农村干部,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任务,而抓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抓不抓都不影响自己的政绩。一些农村干部又片面地认为,抓农村文化建设是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的,我只要在文化建设的问题上舍得花钱,就是重视了文化工作。还有的农村干部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拆旧建新。由于基层领导干部的认识偏差,导致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