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4:30: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例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

掌握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借助图形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棵数、总长、间距的关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4、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5、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 建立物体总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请你伸出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评价,如果学生只说“手”或“手指”,指出“这不是数学”,并说“希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说“五个手指”,老师肯定他具有数学的眼光。) 师:还看到什么?

师:老师还看到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谁知道,这个“4”指的是什么?(4个“空”,这里的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手指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板书:间隔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能表示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我们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手指数=间隔数+1)

板书:手指数 = 间隔数 + 1

2.师:我们认识了“间隔” ,知道了手指数=间隔数+1,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大家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教师用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实践。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1)师:说到植树,老师还真想请大家帮个忙。我们学校门前的道路施工已经完成了,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进校门那条路上种上一些树,怎样种比较美呢?是随便种呢还是等距离种呢?(等距离)那需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些什么?(这条路有多长,间隔多少种一棵)孩子们很会思考,这些信息学校已经收集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问题1:请同学们看,现在要种一行树,要求每两棵树间隔的距离一样大。如果这条小路全长是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我们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你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求可行性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 (3)理解题意。

师:(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等。 师:谁能理解“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生:两端要栽也就是两头都要种。

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师:如果把这根小棒看做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师: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 20+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

20+1=21(棵)

师: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你们的第一步都是用100÷5=20。谁能说说100÷5=20求的是什么?

生:全长100米除以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得到的是分成的段数。 师:说得真棒!

师:现在出现了3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1)画图实际种一种。

师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上种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米。)要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地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人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2)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完成题卡。) 师:我们把100米改为20米。一齐读题: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处理:①请你用画图的方法模拟栽一栽,算一算。

师巡视时把提醒:画好的孩子数一数,你画的是20米吗? 想一想,20米里面有几个5米?

②请你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你是怎样算的?

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一个一个轮流说,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并补充声音小一点,组内4个人听见就行。

③谁来说一说怎么算的?20÷5+1=5(棵) 你是怎样画的图呢?(抽生板演)

④20÷5表示什么?(20里面有4个5米)

这个4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⑤为什么还要加上1?

⑥ 师讲解(指图)用红粉笔改

每间隔5米栽1棵,20米里面有4个5米,栽上4棵(一棵一棵演示)因为两端都要栽,最后一棵已经栽好了,最左端还要栽1棵,所以加1棵就是加上最左端的一棵。

[设计意图]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

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代数思想。借助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师:如果让你来植树,同样全长20米,我们还可以每隔几米栽1棵?(1米、2 米、4米、10米、20米) ① 下面我们全班合作完成: 活动要求:每人选择1种或2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算,可以画图研究间 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算出这样栽可以栽多少棵? ②教师课件出示 全长 间距(米) 两端都栽 间隔数 棵数 5 4 5 1 20米 2 4 10 20 ③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栽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⑤仔细观察表格,师指间隔数、间距(全长、间距、间隔数、棵数)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1分钟)同桌相互说一说。 ⑥你来说?你认为呢?(请几个说)师板书 两端都栽:间距×间隔数=全长 棵数=间隔数+1 是这样吗?指表格验证。 ⑦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的完成其他表格。 (4)小结 师: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师: 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栽”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师:如果只有一端种,那么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怎样?如果两端都不种呢?(同学们可以回去好好想想) 师:在实际生活中,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经历探究,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教师将所设计的新知识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导入新课后。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教师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 三、方法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wihr5emtq9ersa9pruq6ksx797jw500wp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