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60__分钟,安排讨论__3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 7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4 周 第1-2节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基本概念,类。(6.1-6.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2. 理解对象的概念。 3. 理解类的概念。 4. 理解字段和属性。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 本节课先讲思想以及以实际程序为例子说明问题。但是关于编程的细节和具体的语法在下一节课作详细说明。以3.5节的综合应用例子为贯穿几节课的例子。 2. 面向对象的思想。 面向对象首先是一种思想。对象,是现实世界的事物,或者是它们的抽象。 例子(1)汽车的例子;(2)iPhone v.s. Samsung;(3)学生成绩管理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基于结构分析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程序设计方法。其总体思路是:将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操作封装到一个称为类的数据结构中;在程序中使用的是类的实例,即对象。 3. 过程性思想v.s.面向对象思想。 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共享,把某些常用功能设计成一个模块,比如说,一个函数,一个.h文件,一个dll文件。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把这种思路贯彻到底,整个程序就由一个个称为类的功能模块构成。 4. 对象的概念。 万物皆对象! 程序设计的对象,必然是现实世界的对象的抽象。比如说一个学生,我们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程序的时候,只关心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如果我们要抽调这个学生进学校田径队,那么我们关心他的百米跑速度,摸高等等。不同的应用,关心的属性不同。 对象由状态和操作来描述。还是以(1)汽车为例子。汽车状态由各种属性来描述:熄火状态,点火状态;车灯开,车灯关;倒车档,前进挡,停泊挡;目前的时速。汽车的操作有:踩油门,刹车,开灯,关灯。操作会改变状态。(2)学生成绩管理程序。学生对象的状态和操作。 5. 类的概念。 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例如,汽车厂的设计图和具体生产出来的汽车。又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中,学生和课程类分别定义学生和课程,运用这些类我们可以具体定义学生对象和课程对象。以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为例。 6. 类的声明。P104 访问修饰符:表6.1。注意此处有误!类的修饰符不能够是protected和private。缺省的类修饰符为internal。 7. 类的成员。 字段:字段是用来描述对象状态的。 属性。 方法:方法是类的动作和功能。 成员的修饰符:表6.3。 8. 对象。 对象是基于类的具体实体。也称为类的实例。 对象的声明和初始化。P106。 访问对象的字段和方法。P107。 例6.1,学生自行输入。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春葆等, 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万科,覃剑, Visual C# .NET程序设计基础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邵鹏鸣, 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Burton Harvey等著,康博译, C#程序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 John Sharp著,周靖译, Visual C# 2005从入门到精通,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Karli Watson,Marco Bellinaso等著,康博译 C#入门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60__分钟,安排讨论__3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 8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4 周 第3-4节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基本概念。(6.3-6.4)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 构造函数:类相当于设计图纸,对象相当于产品,构造函数相当于生产过程,析构函数呢?垃圾回收工作?可以这样比喻。P109。 声明和调用的格式,修饰符,命名规则。 例6.2讲解。 注意构造函数同名的现象,这是所谓的重载(overload)。 2. 析构函数。P111。 示例6.3。 3. 第6章练习。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春葆等, 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万科,覃剑, Visual C# .NET程序设计基础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邵鹏鸣, 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Burton Harvey等著,康博译, C#程序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 John Sharp著,周靖译, Visual C# 2005从入门到精通,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Karli Watson,Marco Bellinaso等著,康博译 C#入门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60__分钟,安排讨论__3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