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我国某省区1978~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占该省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图(下图)”,回答1~2题: 1.该省区是( )
A.广东 B.辽宁 C.河南 D.甘肃
2.引起该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
解析:1.A 2.B 第1题,该地农业以稻谷为主且有糖蔗(即甘蔗)分布,在四个选项中广东符合题意。第2题,图中显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经济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增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解析:3.C 4.A 第3题,由题干信息知题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故选C。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牧、渔和林业比重上升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用地规模减少,牧、渔和林业用地规模扩大,故选A。
下图为三个农业区的基本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假设①地区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那么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6.假设②③两地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少,则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②地相同
B.②地农业具有灵活性,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种植业与畜牧业的 比重
C.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其地域类型与③相同 D.提高③地区草场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提高机械化水平
解析:5.A 6.B 第5题,由图可知①以种植业为主,而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第6题,②为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其生产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规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三
江平原地区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③为畜牧业且商品率高,西北地区因气候与技术等限制导致畜牧业商品率较低;提高草场载畜量的合理措施为种植人工草场。
(2019·河北保定模拟)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及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地理条件分析,④、⑤、⑧三个流域最有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
A.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D.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8.⑤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水源
解析:7.D 8.D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分析,④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分布集中,最有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⑤位于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⑧处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有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第8题,⑤流域位于墨累—达令盆地,该地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大量引用河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故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2019·安徽六安一中月考)我国已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读图,回答9~10题:
9.盛夏的7月,武汉菜市场要引进反季节蔬菜,应选择的产地是( )
A.①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10.关于②、④两个大型乳制品生产基地的形成条件,叙述不合理的是( )
A.②接近原料产地 B.④地的交通便利 C.④接近消费市场 D.②地科技水平高
解析:9.A 10.D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差异。武汉处于盛夏时,我国南北方均高温,菜市场要引进反季节的蔬菜,只能从我国青藏地区引进,故A项正确。第10题,②④在图中位置分别是内蒙古高原和上海。内蒙古地区发展大型乳制品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但是科技水平较低;上海发展大型乳制品生产基地的条件有交通便利和接近消费市场。
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据此回答11~ 12题:
11.在该奶牛带上的我国某省区乳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该省区( )
A.草场资源不足 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 C.市场距离较远 D.奶牛品种低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