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慈稳 (200501124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558000)
摘要: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描写,丰满人物的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长于心理分析,显示出娴熟的艺术功力。
关键词:心理描写 《红与黑》 于连 复杂性 多样性
Shallow Xi \
Xiaociwen
(Qan 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 lities Chinese departVment 558000)
Abstract: In \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echnique, art have reappeared the French bourbon dynasty restoration time social life really. In the creation, he sets pen to paper in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he plentiful character's disposition, the strengthened psychology description's sociality, the meaning is profound, utilizes many kinds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echnique ingeniously, excels in the psycho-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adept artistic skill.
key word: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反映人们的性格,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把人物的七情六欲展示给读者。心理描写还能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人们的精神面貌,评判社会状况等。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是一部旷世的心理描写杰作。因此,司汤达也获得“伟大的心理作家的美誉”。①在这部作品中,司汤达的主要贡献,就是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开创了实验小说这一类型在作品中,作者的心理描写不但手法多样,还具有创造性,艺术性,虽然很多地方都采用心理描写,但是不会让人觉得累赘。这样的心理描写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是不可或
缺的,写得少了,写得不充分,都会使人物形象变得干瘪。《红与黑》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心理描写丰富多样。二是其心理描写是在复杂矛盾中进行的。三是作者长于分析。
一、作品心理描写的多样性 。
1、直接描写式。这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通常含有“想”作为标志。例如第八章,写于连和德瑞那夫人在菩提树下乘凉于连说话兴起,指手画脚碰到了德瑞那夫人的手。德瑞那夫人把手立即缩了回去,于连心想:“让这只手在我碰到它以后不缩回去是我必须争取的,不,是任务。应完成的。否则,我会被人瞧不起的,我的无能只能增加我的自卑感。”②这一段心理描写,把于连内心的自卑感和他想征服上层社会的心态生动的写了出来。这样的直接心理描写中作品中是很多的,又如第十一章中,于连回想起早上,德瑞那显示粗鲁的话,他心里想到:“让我当着他的面握住她妻子的手,难道不是嘲弄他的一种方式吗?对,我一定要这么做---这个人曾经对我表示那么多的轻蔑。”
③
这里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把于连仇恨上层社会的心态和报复上层社会的心态
表露无余。这种心理描写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运用自白和间接的内心独白。从叙事学的角度讲,独白主要包括自白,内心独白和间接的内心独白几种常见的类型。《红与黑》运用了自白,间接内心独白两种独白形式,没有出现内心独白、自白等传统小说常用的形式,它忠实人物的感受、看法,具有直接性与生动性,但由于需要引导词和引号,受到的限制较多;间接的内心独白省掉了引导词和引号,可以自由,灵活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由于自由间接引语是叙述者站在人物的位置上表达人物的心情,能增加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自白在《红与黑》中运用的最多。比如于连接到玛蒂尔德小姐的信后,就展开了剧烈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中作品中是以大段的自白形式出现的,司汤达花了整整五面的篇幅来描写于连的自白。这段自白集中的反映了于连的勇敢与畏惧,荣誉与耻辱等内心冲突。除了自白以外,《红与黑》还少量的运用了间接内心独白。在运用间接的内心独白时,往往和自白交织在一起。如第十一章中,这样写到长夜悠悠,写市长夫人在手被于连吻过之后,心海里掀起了狂澜,作品以大段独白相交织,反映了市长夫人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真实的人性与宗教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剧烈碰撞。她渴望爱情,却无法超越伦理规
范和宗教信条,因而使自己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矛盾状态之中,陷入了两难境地。起初,她头脑处于清醒状态,揣摩自己对于连的感情,作品运用了直接引语:“她暗自想到难道我恋爱了?我,一个已婚妇女恋爱了?”④后来,当她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时,她的几段独白则是用自由间接引语表达的,其内心冲突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下面这一段就是一个例子。当市长夫人的手被于连吻过之后,作者写到这时个可怕的时刻。她的心灵漂浮在另一个王国。前一天她还享受着一种全新的幸福,现在一下子便跌入了残酷的不幸之中。一会儿害怕没人爱她,一会儿又被自己的罪恶所煎熬。由于间接内心独白的运用,德瑞那夫人的思绪得到了自由,顺畅的表现,也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
3、神态显示式。这种描写手法是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如用他撇了撇嘴来表示对人的轻视。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如第五章,写于连刚进入市长家。作品是这样描述的,虽说他下定了决心,但是当他看见那栋房子就在二十步以外的地方,一种不可遏制的胆怯又攫住了他的心。铁栅栏的门敞开着,看起来富丽堂皇,他必须走进去。由于于连来到这所公馆而心烦意乱的并不只有于连一个人。德瑞那夫人胆子极小,一个外人,由于他担任的职务,将要经常不断地出现在她和她的孩子们之间。她想到这一点,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她已经习惯于她的儿子们睡在他的卧房里??这段神态描写,写出于连刚到市长家里,使主客双方的不安心理表现了出来。又如,第六章中,这样写到,“他忽然冲动的想要吻吻她的手,但立刻为这大胆的念头害怕起来。”⑤这里通过于连紧张,大胆的神态描写,突出了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现了他想报复上流社会的心理。
4、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心理。这种心理描写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把人物的想法通过说话表现出来。如第五章中,于连回答父亲的问话,他父亲问他是否看过德瑞那夫人,他是这样说的,绝对没有!您知道在教堂里,我的眼睛只望着上帝。于连继续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心想这是避免再遭一顿毒打的好办法。这是用语言来描写于连撒谎的心理。在第五章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语言描写“我是一个懦夫吗?他自语道,拿起武器!”⑥这是他刚到市长家门口的时候说的话。这段话不仅说明了于连当时的恐惧和矛盾心理,还交代了于连自尊心强的性格。第六章中,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更加明显。
德瑞那夫人担心他们的家庭教师是一个穿得又脏又破的教士,而且不严厉的管教孩子。于连担心他的东家会像对仆人一样对待自己。他们的对话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展开的。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来这儿有什么事吗,亲爱的?于连急忙转过身,立刻被德瑞那夫人那柔和的目光打动了,内心的羞怯也随之消去了不少。随即他又为她的美貌震惊,他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了他来此地的目的。德瑞那夫人又将刚才的问话重复了一遍。
“我来当家庭教师,夫人。
‘可能吗先生?最后她对他说,你懂拉丁文吗?’
‘先生这个称呼让于连吃了一惊,以致过 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是的,夫人。他腼腆的回答’。
‘你不会严厉责备这些可怜的孩子,对吗?
我,责备他们于连惊讶的反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您敢确信吗?先生,你会仁慈地对待他们,能答应我吗?’说到这儿,她的语气更加动感情了。”⑦
这些对话,反映了双方互相猜疑的心理,同时又由不信任到相互欣赏的转变,表现的惟妙惟肖。
5、行动表现心理。即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的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于连身上。比如,当于连第一次碰到德瑞那夫人的手时,他立刻缩了回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德瑞那夫人是个单纯的正统家庭主妇的形象。在第十四章中,文章是这样描写的,于连伸脚过去踩住德瑞那夫人好看的脚。这脚正吸引着疯了的专区区长的目光。这时德瑞那夫人害怕到了极点。她故意让她的剪刀,毛线团,针一起掉在地上,因为这样一来,可以遮掩于连无礼的举动,别人会以为于连早就看见剪刀下坠故意伸脚去阻挡的。这个动作描写,同样也描述了于连的报复心理和德瑞那夫人胆小,害怕的心理。
《红与黑》中,作者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精心的着力于心理描写。可以说,司汤达是集所有的心理描写手法于一身,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红与黑》的心理描写是在复杂矛盾中进行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