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8:18: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裂缝发育度的控制因素

裂缝孔隙度:是指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微观度量。裂缝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储集空间的调整和渗滤通道的形成。对页岩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游离状)。呈网络状发育裂缝,能彼此沟通,并使孔隙和喉道连通,且使有效孔隙和喉道与宏观裂缝连通起来。裂缝的发育受到以下两个作用的控制:

断裂作用:大规模的断裂作用可以使裂缝发育程度增大,可以波及到很多地区。断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页岩气的成藏,控制着页岩层中天然气的运移方向、成藏规模、成藏气量。页岩内天然气的运移基本上是依靠裂隙作为通道的,裂隙的发育主要依靠断裂作用的造隙功能。页岩气的成藏规模受到诸多因素的控制,但适度的断裂作用创造的裂隙网络和裂缝网络为其扩展和延伸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过度的断裂作用可以使储层破坏,造成天然气聚集分散。断裂作用形成的裂缝网络可以吸附和保存大量的天然气,从而提高成藏气量。

导致产能系数和渗透率升高的破裂作用,可能是由干酪根向沥青转化的热成熟作用(内因)或者构造作用力(外因),或者这两者产生的压力引起。此外,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截然不同的时间。对于任何一次事件来说,页岩内的烃类运移的距离均相对较短。位于页岩上部或下部的常规储层也可能同时含有作为烃源岩的这套岩层生成的油气(Cole等,1987)。

顺层滑脱作用:也许近水平的层面滑脱作用,是前陆区产烃构造圈闭和储层孔隙性的唯一最广泛流传的机理(Milici,1980a)。在条件适宜的沉积层中滑脱作用是造成顺层裂缝孔隙带的首要机理。滑脱带中构造迁移和形变作用适宜的地区,有效裂缝孔隙度发育较好。过度滑脱带裂缝性储层的破坏及原来含气量的严重损失。

Harris和Milici(1997)描述阿巴拉契亚断褶带中滑脱构造的性质及附属裂缝的形成(图1-9)。认为,一定地层层序中近水平的滑脱带的位置和特性受微妙的岩性变化控制。页岩层(尤其是富含有机质的情况)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在遭受构造形变的场合从这些烃源岩层中释放出来的气体会产生裂缝。

25

图1-9 早宾夕尼亚地层中与滑脱带有关的裂缝的一般分布型式

裂缝网络具有改善储层性质和增加产能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裂缝通过扩大储集空间,增加页岩气的储量;另一方面,裂缝可以贯通残余孔隙体积,提高页岩层的渗透能力,使在其中封存的天然气释放出来,并能加速吸附气的解析,形成渗流网络提高页岩气的产能。Patcher D.G.和Martin P.(1976年)等人通过取自美国东部地区的大量岩心观察和研究得出以下两点认识:一是裂缝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裂缝发育的走向为北东40°~50°,与阿巴拉契亚山脉走向相同,表明褐色页岩的裂缝是构造成因,其分布亦受构造控制;二是产气量高的井,都处在裂缝发育带内,而裂缝不发育地区的井,则产量低或不产气,说明天然气生产与裂缝密切相关。而近期在Barnett页岩的研究中,关于原生天然裂缝的重要性具有争议:一些近期的研究发现Barnett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存在阻碍了人工裂缝。

26

搜索更多关于: 一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 的文档
一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wssg0kzl91od1e2lz3b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