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分辨退位和不退位,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2-6 教学过程: 一、题型练习。 1、P22第13题。
(1)课件展示数列,找出规律:
观察数字,越来越大,肯定是加了一个数。加的是几呢?能不能算出来? 用32-24就知道加了几。 (2)用 +8 验证。 (3)小结方法:
找规律要:先看变化,再算加减几,最后验证。 2、P22第14题。
(1)引导学生在竖式中找加减互逆关系。 (2)独立完成第1式;
(3)引导发现第2式的十位有几种不同填法;
(4)引导发现第3式的个位有几种不同填法,并影响十位的填法。
(5)小结:以后遇到这种题,可以想出多种填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但写下来还是一种答案就可以了。 二、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31
第9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总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分析、思考、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2-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5= 50+20= 17-9= 35+7= 62+8= 29-12= 30-8= 62-59= 2、竖式计算。
57-38= 56+28= 60-27= 3、课件展示分析过程: (1)16比9多多少? (2)9比16少多少? 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补充信息,学生标注数据: 四排红旗下写班级,其中一班12面。 2、看统计图,了解信息。(它班与一班比较) 3、能不能用这种比较算出其他班有几面红旗呢?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4之(1)。
(1)读题后引导分析: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用画简图的方法解决? (3)模仿课件画图。
(4)从图上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5)怎样列式?
(6)检查一下解答是否正确。
32
(7)引导口答。 2、同法教学例4之(2)。
3、拓展:你能利用统计图算出四班的小红旗吗? 4、简化思考过程:
(1)简图法:先画出同样多的(数字大了就不画那么多),再补上多的或删去少的。
(2)题上标注法:不画图,直接在“比”子后的量上标数字,再读题后两小句。 四、巩固练习:第24面做一做
1、课件引导理解数量关系,学生画简图辅助理解。 2、引导书写算式和回答。 五、课堂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用这个数加上多的部分;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用这个数减去少的部分;
六、比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12+3=15(面)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2-4=8(面)
教学反思:
33
第10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P25第4题。 2、列式计算:P25第1题。 二、题型练习。 1、P25第2题:
(1)引导画简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验证,口答。 2、P25第3题:
(1)看图读文,了解信息以及所处的位置; (2)引导解决(1)题:
那些条件是解决这题所需要的? 对于这题来说,什么是多余的? (3)列式计算,验证,口答。
(4)引导提出问题并解答:还有什么条件没有用?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P26第5题:
(1)读题读表,知道题型:所有数量都知道,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查。 (3)集体订正。 4、P26第6题:
(1)读题,理解“还差15元”,(就是比32元少15元。)
34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巡视引导差生画图理解。 5、P26第7题: (1)看图了解信息;
(2)理解“优惠8元”的意思; (3)逐个解决问题。 三、思考题:
1、示例观察,不计算,你能看出哪个算式得数是八十几?
46+7= 46+41= 46+38= 46+65=
2、小结规律:可以先看十位估算,看那些刚好或还缺10,排除太大太小的;再看个位是否进位。 3、独立完成左圈。 4、同法完成右圈。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