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前者应比后者多 D、前者应是后者的倍数
34、在进行选择反应时测定时,反应数目和刺激数目的关系是( ) A、两者应相等 B、前者应比后者少
C、前者应比后者多 D、前者应是后者的倍数
35、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消除法 B、恒定法 C、等组匹配法 D、双盲实验法
36、华生在以小艾尔伯特为被试的恐惧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刺激—反应法 B、单词诱导法 C、图片诱导法 D、音乐诱导法
37、某公司欲考查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该研究中的城市规模属于( )
A、刺激变量 B、被试变量 C、控制变量 D、任务变量
38、就测定方式而言,依据误差对阀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 ) A、极限法 B、恒定法 C、调整法 D、信号检测法
39、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 A、练习效应 B、疲劳效应 C、习惯误差期望误差 D、信号检测法 40、在进行反应时实验的过程中,防止“假反应”的有效措施是( ) A、提醒被试注意 B、插入侦察试验 C、剔除过快反应 D、剔除过慢反应 41、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 ) A、能计算出奖惩标准 B、能将信噪比进行分高
C、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D、能计算出信号和噪音的概率
42、在系列位置效应试验中,通过分心任务延缓30秒后让被试进行回忆,其回忆结果曲线的末端变平。这说明延缓过程主要影响(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前瞻记忆 43、事后回溯设计属于( )
A单组前后侧设计 B前实验设计 C完全随机化设计 D随机区组设计 44、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的仪器是( ) A深度知觉仪 B面积估计仪 C似动仪 D棒框仪 根据下列研究设计,回答45~48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Y(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 第一组:先做X1Y1,再做X1Y2 第二组:先做X2Y2,再做X2Y1 第三组:先做X3Y1,再做X3Y2 45、此实验设计为( )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区组设计 D混合设计 46、其中的组间变量为( ) AX BY CX和Y都是 DX和Y都不是
47、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总人数可能是( ) A10 B20 C30 D40
48、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形是( )
AX为智力水平 BY为智力水平 CX为图片类型 DY为图片类型
49、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的必要条件是( )
A总体分布单峰、对称 B总体均值、方差已知 C总体分布不限,大样本 D总体分布正态,样本方差已知
51、当总体中的个体分布具有周期性规律时,不适用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方便抽样
52、研究人员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y=-3+4x,现有一个样本的自变量分别是3、4、3、4、6,可预测因变量的平均数是( ) A1.75 B2.00 C13.00 D17.00
53、培训机构甲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30分,标准差为10;机构乙平均提高了40分,标准差为5,那么更可能让学生数学成绩提高50分以上的培训机构是( ) A机构甲,因为它有较大的标准差 B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227 C机构乙,因为它提高成绩均值较大 D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4
55、如果测验的效标资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的,据此计算得到的效度被称为( ) A构想效度 B内容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56、施测某标准化测验获得原始分数均值为80,标准差为16;导出分数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某被试参加测试所得异出分数为70,那么他的原始分数是( ) A76 B80 C100 D112
57、测验编制的原则之一是要求所有的测验项目作答彼此独立。该原则的意图是( ) A确保测验项目的同质性 B确保项目的可靠及有效性 C确保所有的项目独立与测验全域
D确保任一项目部位其他项目提供答题线索
58、在标准正态分布中,与Z分数1.0对应的百分等级是( )
A34 B66 C84 D98
59、从均值2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二、多项选题:第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三、简答题:第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76.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 77.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单比较二者的异同。 78、根据博斯曼观念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79、简述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