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等等。
【表2】 实验内容 自制指示剂 法? 设计原电池 1.根据已有的氧化还原知识和电学知 识,利用适当的材料组装出原电池,并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3.探究原电池电流的影响因素。 1.学会从常见植物中提取有机色素 的简单方法; 2.找出在酸、碱性溶液中颜色变化 实验目标 明显的指示剂; 3.理解实验室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 则。 本实验是一个由课堂到生活、由实验到实用的很好的自主探究性实实验特点 验,对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大有裨益。 探究方法 收集、提取、实验比较、分类、归纳 1.将事先搜集的3~4种花瓣、菜叶 子或果实,分别放在研钵中捣 烂,转移到烧杯中,加入1∶1 酒精浸泡数分钟。 2.用纱布将汁液滤出,分类编号。 3.取每种指示剂(上述植物的汁液) 于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食醋(最 探究过程 好是白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 4.记录实验现象,讨论什么样的指 示剂(植物的汁液)适合实验室 使用。 5.按上述方法分别试验紫色石蕊和 本实验的很多材料可以从家中找到,且有多种方法可以证明电流的产生,因此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自主发挥空间也比较大。可结合课本相关家庭实验内容完成本实验。 收集、组装、实验、归纳、比较、总结 1.分组收集合适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水果)、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耳机等检验电流的仪器用 品)。实验室提供镁、铝、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带铁夹的导线、灵敏电流计??。 2.分组实验,并用示意图记录使用的电极、使用的电解质溶液,记录证明电流产生的方法、并判断正负电极。至少组装出3~4组。 3.各组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判断正负极的一般方法。 4.用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原电池,通过实验确定正负极,讨论原因。 5.通过改变合适的条件(如电解质溶液浓度、电极间距、不同活泼性电极??),记录电流强度变化,探究原电池电流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无色酚酞试液和上述四种酸、碱 作用的情况。 1.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由小组自行 分配收集任务,确保每组有3~4 种不同的植物。 2.实验时下发印好的表格,让学生 边实验边填写。 3.归纳总结全班的实验结果,让学 生选择出自己觉得最合适的酸 碱指示剂。 教学策略 4.讨论实验室(自制的适合做指示 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酸 性、中性、碱性条件下最好颜色 都不相同、且颜色变化越明显越 好;颜色变化越灵敏越好??)。 5.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常用的指示 剂——石蕊和酚酞。
3.5.4 实验教学衔接的对接点示例
●内容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衔接要点 初中要求 1.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由小组自行分配收集任务,确保每组有若干种不同的电极材料。 2.实验时下发印好的表格,让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3.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有①电极材料的相对活泼性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③气泡或固体析出等特定现象④电 极反应式?? 4.镁、铝和氢氧化钠组成的原电池说明特定条件下金属的相对活泼性可能不同。 5.在探究电流强度的影响因素时,可以事先提问讨论,可以考虑哪些可 能的变量。这一部分属于拓展视野,不要求太精确、太深入。 高中要求 掌握化学实验原理的确定的一般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综合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综合实验方案的能力,并进行方案的评价的能力。 知识能力视角 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根据化学常识初步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如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制气的反应原理和装置。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相关的信息的提示下,自主学习,对实际问题初步分析、简单探究,得出初步结论的方法。如:会应用简单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条件,完善实验方法。感受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法。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应用功能。 学习方法视角 知识链接——1
实验原理的确定要求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确定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和回答提出的问题。
1.化学实验原理的确定应遵循: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如何迅速、准确地确定实验原理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制备实验原理的确定
制备实验原理的确定,对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掌握好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全面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备实验原理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食品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探索性实验、性质实验原理的确定
分析其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5.验证性实验性质实验原理的确定
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简便宜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知识链接——2
实验操作:
1.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该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如洗气时“长进短出”,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排水量气时“短进气,长出水”等。
2.实验操作的顺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