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物理科分析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21: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20题.本题以节水灌溉为背景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依题意,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且不计空气阻力,则说明水从喷嘴喷出后做平抛运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可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所以有:h?数据可分别求得t和v0

[参考:2011上海].以初速为v0,射程为s的平抛运动轨迹制成一光滑轨道。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轨道顶端滑下,当其到达轨道底部时,物体的速率为 ,其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gs/v0,v0/1?(v0/gs))

21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高速粒子可穿过铝板一次,说明粒子的动能在减少,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r?mv,由于v减小,所以r减小,qB2212gt x?v0t,代入2即粒子是从Ⅰ区运动到Ⅱ区的;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应该带负电;依题意,粒子在两个区域内运动了半周,根据T?2?m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与粒子的运动速度无qB关,即在两个区域内运动半周的时间相等。

[参考:2011浙江].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位于D1圆心处的质子源A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1、D2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P,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I与P、B、R、f的关系式(忽略质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

34题.实验题由两小道题组成,一道是力学实验,另一道是电学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知识点的覆盖面。试题从实验的基本要求出发,涉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数据测量与记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且这两个实验是中学可以开展的实验,学生可以亲手动手实验并能得到相关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一直提供要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练习。

第(1)小题。“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该实验涉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使用、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纸带的处理、图象的识别与有关数据的处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变化关系”等实验都要涉及的,如点与点之间所用时间、刻度尺的测量与读数、纸带的数据处理方法等都几乎一样。

试题以一个真实的情境切入,在所选的纸带中有个别点没有打清楚,这是会真实发生的,现要学生根据纸上的数据规律标出这个点,并计算出该点的瞬时速度大小,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标点是将一个操作问题搬到纸笔考试上来了,这是这道试题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从学生答题来看,这一问答得不够理想,再次看到:只要是新的东西,对学生来讲就难,反映出学生对物理学生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没有上去,记忆学物理的现象仍然比较明

显;计算速度是一个数据处理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匀速度,即v?s。 2T为降低试题难度,第二部分的数处理(即求加速度和初速度),采用了给出v-t图象的办法,让学生通过读图得到初速度,通过v-t图象下直线斜率求加速度。

本实验没有涉及步骤和误差分析,但考查还是比较全面的,如读数、读图、标点(动手操作)、计算(数据计算和图象计算);涉及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与原理(频率为50Hz,即其周期为0.02s)、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处理方法。

[参考:2010东莞调研].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

①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 m/s。

②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右上方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 m/s(取两位有效数字)

v/m/s

0.25 0.20 2

线段 数据/cm OA 0.54 OB 1.53 vA 7.70 OC 2.92 vB 12.0 OD 4.76 vC 16. 2 OE 7.00 OF 9.40 0.10 0.05

0.15 各点速度 数据/×10-2ms-1 vD vE 20.4 0.1 0.2 0.3 0.4 t/s

0.5 第(2)小题。电源的特性主要由电动势和内阻来描述,因此,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对于合理使用电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里的一个非常重的电学实验。

试题取材于教材,在粤教材版选修3-1中:首先以一道例题的形式介绍了如何利用定值电阻和电压表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接着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最后以实践与拓展的形式,要求学生设计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在取材于教材的基础上,本题涉及多用表和电阻箱的使用,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多用表的“多用性”即既可当电流表使用也可当电压表使用。即电阻箱当作多组定值电阻,那么就可以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也可以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明白了这一点,即可画出对应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a)、(b)。连线时要注意红、黑表笔的正负,再一次对多用表的使用提出要求。所以认识多用表,不能仅靠纸上谈兵就行

a b VA的,要实际动手去用才能常握的。

第③小问是在以上两个选择中的一个,考查的是实验原理,如果是选用电压表与电阻箱,则:E?U?U11r?r?1(r?r?)????显然不是选择这一种电路来实验的;如果是选用RUREE1电流表和电阻箱,则:E?IR?I(r?r?)?R??E?(r?r?)这符本次实验所选的电路,由此

I可知,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的电动势,纵轴的截距是(r+r?)即电流表和电池内阻之和。

该实验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线路的连接、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等实验的基本要求。该试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生不能灵活地将多用表当作电压表或电流表来使用,很多学生一看见多用表就想到测电阻(变为一用表了);其次是即使知道了可用作电压表或电流表,但对多用表的认识不全面,对红黑表笔的正负把握不准,出现连线错误;再次是由于没有正真掌握实验原理,从原理出发去进行分析,不能1了解R?图中相关的物理意义,尤其是纵轴截距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由于缺泛分析的习惯

I或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只是电池的内阻,虽然试题提示是电阻之和,学生就瞎填,如电池与电阻箱、电阻箱与电流多、电池与电阻箱及电流表等等。这一空如果不采用这种提示的设问,估计答错的人数会更多。

35题.近两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没有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题。这类试题的题型往往有以下几种:(1)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结合起来考查,2007、2008以及2009年的广东高考就是这样命题的;(2)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力与物体的平衡或力与物体的运动(如斜面上的导体棒)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广东近几年都没有这样命题);(3)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如线框在竖直方向上进出磁场)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广东近几年都没有这样命题);(4)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结合起来考查(2005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就有这样一道题)。

这次综合测试,我们选择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做直线运动的组合形式,涉及的知识点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下的受力特点)、牛顿第二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包括楞次定律)、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基础的一道试题,难度本身并不大,关键是,能否顺利地将这个物理情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情境。导体棒一直向右做匀速运动,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方向做周期性的变化。事实上,就是如下这样一个问题:在竖直方向上的两平行金属板(如图a),给两板加上如图b的电压(开始时下板为正),t = 0时有一带正电的粒子从上板进入,并在0—t0时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在3t0时从下板离开电场。稍作分析就可以知道,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c,即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经历了匀速、匀加速、以更大速度的匀速三个阶段的运动。对整个情境分析清楚了,接下来的事,无论是公式的套用或数学的运算都是非常简单的事。

a

U0 0 -U0 b U t t 2t 3t v0 0 t t 2t 3t c v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还很不习惯这种分段研究的思维方法,如本题的思维方法为:当导体棒在Ⅰ区域运动时,平行板间的电场方向如何?带电小球做什么运动?其受力情况如何?当导体棒在Ⅱ区域运动时,平行板间的电场方向如何?带电小球受力情况如何?带电小球将做什么运动?当导体棒在Ⅲ区域运动时,平行板间的电场方向如何?带电小球受力情况如何?带电小球将做什么运动?即连续问三个相同的问题,一步一步来,问题将在这些设问中逐步解决。

[参考:2011全国].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1电阻不计。在导轨上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

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某时刻后两

灯泡保持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参考:2011安徽].如图a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A.0?t0?TT3T B.?t0? 4243T9T?t0?T D.T?t0?C. 48

36题.本题采用了多过程和多知识点的组合。

A P 图a

B UAB UO O -UO 图b T/2 T t 运动:B做圆周运动、第一阶段(木板与台阶相碰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A匀加、B匀减)或匀速直线运动(A、B碰前共速)和第二阶段(木板与台阶相碰后)的匀变速直线运动(A、B均匀减)或匀速直线运动。

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

试题浅入深出,第(1)问很常规,研究对象就B滑块,情境简单,即B圆周运动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B到达最低点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2)问: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直接求x是有困难的,必须间接求出。其中两个隐含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是,题中给出的: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意谓着A与台阶碰撞后等速反向运动;第二是,要使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即A与台阶碰撞后的系统总动量的方向必须向右,即满足A与台阶碰撞后的动量大小大于B此时的动量大小,也即:设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由动量守恒:mv1?mvB?2mvA;若A与台阶只碰撞一次,碰撞后必须满足:2mvA?mvB;12对A应用动能定理:?mgx??2mvA即可求得结果。如果直接将“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

2失”改为A与台阶碰撞后等速反向运动,试题的难度可以下降。其中“若A与台阶只碰撞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物理科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x1ma9aga077t6k14cl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