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提升二 “四步三想一原则”,分析推断好选择
——分析推断选择题的提升之道
高考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二道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与分析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概括的是文本的段意、层意,或每则材料、图表的内涵。有的选项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或评价,分析的方向是对文本中材料的性能、作用、意义的概括与分析;评价的方向是对文本中有关材料的引申与分析,然后推断出其发展趋势等前瞻性的内容。考生欠缺概括能力以及分析推断能力而导致此题正答率不高。
[明方法·迷途指津]
本题的四个选项,侧重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评价,对原文内容的概括方面,常见设错方式有:信息残缺、信息多余、信息错位、信息直接违背原文内容等。信息多余、信息错位、信息直接违背原文内容等比较简单,考生常错点是“信息残缺”。
对内容的分析评价,设错方式上通常有:偷换概念、主观臆断、关系混淆、歪曲动机、言过其实(将趋势说成现状、将未然说成已然、范围的大小失当、程度的夸张弱化、用语的轻重不妥)、条件不符等。这和第一道选择题的“范围方面”“对象方面”“程度方面”“主次本末方面”等错误类型相似,考生要重点注意“混淆推断与臆断”。
设错类型 选项特点 选项的大部分词语原文都能找到对应点,特别是主干部分,但信息残缺 是在概括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修饰成分的作用,导致选项与原文的信息不对等,出现了信息残缺 主观臆断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或意混淆推断 与臆断 思,命题者有意给强加上。合理推断和主观臆断不同,合理推断是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命题者误判原因 只是注意了语句主干的信息点,而忽略了细节,特别是修饰成分蕴含的信息点 没有吃透文本内容,不理解文本运用材料的真正目的以及命题的特性,不会合理地分这类选项主要是对原文内容及其意义、作用的判断。判断这类选项是主观臆断还是合理推断,首先,要看原文有没有类似的表述。如果有,看它是否与原文表述一致,看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和作用1.找准信息所在的区域 2.注意主干信息和修饰成分信息的融合 针对提升 对原文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合理分析与推断,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 析而误判 与选项分析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看它的分析是否符合原文隐含的前瞻性的信息。 其次,要看选项的思维推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通过其他媒介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的过程。思维特性在选项的设置中主要表现为方向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方向性主要体现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上,深刻性主要体现在补充省略和揭示隐含信息上,逻辑性主要体现在迁移、类比、归纳、演绎上,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拓展、延伸、预测上。弄清这些命题特性,有助于我们运用思维精准推断作答 [学解题·触类旁通]
(2019·高考全国卷Ⅱ,选项T5-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
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比对分析]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信息残缺,应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于文无据,材料三只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平台的相关内容,并未提及“首创”。
[判断] 错误,[原文信息]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
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
(2018·高考全国卷Ⅰ,选项T8-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
从未停止
,
市场潜力巨大
,
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
,首要目的是
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比对分析] 由材料一中的“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和材料二的内容可看出,选项前三句话正确,选项第四句话“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属于主观臆断。
[判断] 错误,[原文信息] 材料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材料二: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