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7.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稳定 B.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 C.稳定性为HF>HCl>HBr>HI D.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难,生成物越不稳定
8.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KI晶体 C.CCl4 D.Mg
第三课时:
1.氢元素有氢H、重氢D、超重氢T三种氢原子,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3。
H、D、T三种原子的 都是1, 相同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所以 不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 ;但是由于它们又都属于氢元素的不同原子,所以它们又可以相互称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位素 B.H2和D2互为同位素 C.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C和O是不同的核素
3.(04年全国高考)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He 和1H互为同位素 B.2He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2He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D.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4.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合成新核素
135
64
33
3
3
3
3
3
Gd。下列有关
135
64
G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元素 B.其原子核内有135个中子
C.它是元素钆(Gd)的一种同位素 D.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5
5.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发现铂的一种新原子
+404040402+406.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19X,20Y,18Z,4019Q,20K,20M,它们隶属元素的种类
20278
P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202 C.原子序数78
B.核外电子数202 D.核内有124个中子
A.2种 B.3种 C.4 种 D.5 种
7.1mol的H2、D2、T2分别燃烧后,消耗的氧气n之比 ,生成的水质量比为 ; 相同质量的H2、D2、T2分子个数比为 ,中子个数比为
第四课时: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写出Li、S、K、Cl、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Li S K Cl --2+
Ca 2+
2.填空题(阅读课本12页之后完成)
能量 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能量 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按照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 …表示,分别称为K、 …,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 ,能量也就越 。
电子排布的规律是: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个(第 层不能超过 个);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量公式为 ,比如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画出S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且从示意图判断S元素属于 周期, 族,表现为S原子易 电子,化合价最低为 价,最高正价为 价。
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是 ,分子有 共六种,阳离子有 ,阴离子有 。
短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 ,3倍的是 ,4倍的是 ,1/2倍的是 ,1/4倍的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 ;原子各电子层都满足2n的有 。
第五课时:
1.请在右侧空位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Mg、Al的化合价分别是 ,
推测:它们的失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活泼性逐渐
2.Na与冷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Mg与热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放出的气泡是氢气的方法是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的方法是 ,现象是 。 证明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现象是
从以上实验得知,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顺序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
3.请画出Si、P、S、Cl四种非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的主要化合价是 ,
根据推测金属活动性的经验,可以推测这四种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 。 写出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 ,它们的稳定性依次 可以从非金属与 反应,生成 的难易程度,或者 的热稳定性,或者非金属之间的 反应,推测非金属之间的活泼程度。Si、P、S、Cl的活泼性顺序为 ,或者说非金属性逐渐 。
4.综合第三周期的8种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规律:同一个周期的元素, 相
同,但是 逐渐递增, 电子能力逐渐 , 电子能力逐渐 ,从宏观方面看来,就是 性逐渐减弱, 性逐渐增强。这种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规律性的变化,称之为 。
22-
5.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 、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大 D、碳酸盐易溶于水
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A、 H2XO3 B、H2XO4 C、HXO3 D、HXO4
7.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六课时:
1.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2.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3.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 .......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 , ,其中以 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已知X、Y、Z的质子数之和为31。
(1)它们的元素符号是:X_______;Y_______;Z_______ (2)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电子式________;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
X _________,
Y Z (3)Z的最高价氧化物.是__________(两性、酸性、碱性)氧化物。 (4)Y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时:
1.画出Na和Cl、 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两种离子和原子的活泼性。
+
-
B.酸性:HXO4>HYO4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置换出来
A.铷不与水反应
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氢氧化铷是弱碱
123JI4LK56DHMBACGFEN
从电子排布可以看出Na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Cl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但是两种离子的外层都达到了 结构,所以性质非常稳定。
这种带相反电荷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人们把这种 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象NaCl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 。
2.判断下列四句话的对错,并且说出理由
A. 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B.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分子 D.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写出Mg、C、Al、ClNe等的电子式
4.写出NaCl的电子式 ;K2S的电子式
5.用电子式表示:
CaCl2的形成过程 KF的形成过程 第八课时
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 。你能举例哪些物质是这样的化合物吗? ,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化合物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一般说来,共价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也有一些物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却是离子化合物,它是 。
2.请写出NH3、CO2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写出CO2 、H2O的形成过程
4.按照共用电子的偏向与否,我们可以将共价化合物分类,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的,比如类似X—X结构,这样的共价键我们可以成为 共价键,简称 ,举例 ;当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时,比如类似X—Y结构,我们称这样的共价键为 ,简称 ,举例 。
5.我们学习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只是有新的分子形成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中,就有 被破坏,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中,就有 生成。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不单
3+
-、
1.原子间通过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 。象HCl这样以
是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过程,其中也包含了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
6.在干冰中,CO2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是 ,C和O原子之间的作用是 。干冰汽化的过程是 被破坏的过程,这是 变化。
7.请分析下列变化中是化学键或者分子作用力有怎样的变化?
A.碘升华 B.NO2被木炭吸收 C.HCl溶于水 D.NaCl溶解 E.NaCl 熔化 F.电解水 G.NH4Cl受热分解 H.用石墨制人造金刚石 I.天然气燃烧
8.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错误的进行分析并且改正。
A.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分子间作用力 D.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氢键 E. 一种物质有了极性键就不可能有非极性键 F.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9.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生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两者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04全国)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CO2 B.N2O C.H2O D.CH4
11.在化合物YX2和ZX2中,已知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同周期,Y与Z同主族。Y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ZX2的化学式
(3)YX2的电子式 ,分子内的键是 (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九、本章典型课教学设计案例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2. 了解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有关知识,能够依据有关数据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递变规律。
3. 初步学会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和解释其原子结构特点和相关性质。 4.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重点:
1.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 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 难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相关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