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真题2016年(汇编)(二)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0,分数:40.00)
1.“终身学习”概念化和体系化的形成是在______ (分数:2.00) A.文艺复兴时期 B.18世纪
C.20世纪60年代 √ D.21世纪
解析:[解析]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上,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科长的保罗·朗格朗以《论终身教育》的发言对大会进行总结,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思想体系的形成。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是______ (分数:2.00)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 解析:
3.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____ (分数:2.00)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解析:[解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______ (分数:2.00)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解析:[解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
5.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为重点,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数:2.00)
A.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D.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解析:[解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其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质,即______ (分数:2.00)
A.必备品格和学业素质
B.必备品格和身体素质 C.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D.学业素质和关键能力 解析:
7.“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__ (分数:2.00)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D.知行统一的原则
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这句话既体现了对人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因而,反映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8.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分数:2.00)
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 解析:
9.最早提出要将教育摆在优先位置是在______ (分数:2.00)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二大
解析:[解析]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______ (分数:2.00)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课程设计的概念。 11.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分数:2.00) A.布卢姆 √ B.布鲁纳 C.赞科夫 D.凯洛夫 解析:
12.思维开小差是注意的______ (分数:2.00) A.分散 √ B.转移 C.动摇 D.起伏
解析:[解析] 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13.测验的可靠性称之为测验的______ (分数:2.00) A.信度 √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解析]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4.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______ (分数:2.00) A.3% √ B.10% C.15% D.20%
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I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大约占4.4%;IQ低于70为智力落后,大约占2.7%;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1.3%。
15.学生陈某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怀疑是同学张某偷了,于是老师吴某把张某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吴某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学生张某的______ (分数:2.00) A.受教育权 B.言论自由权 C.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
解析:[解析] 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 16.教师的批评与否定,与学生的成绩______ (分数:2.00)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 D.有利有弊
解析:[解析]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间能产生一定的正相关。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尤其是在那些个性、年龄不同的学生身上,其差别表现更显著。
1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乏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____ (分数:2.00) A.多血质 √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解析:[解析] 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18.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______ (分数:2.00) A.教育专项资金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国家财政拨款 √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19.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______ (分数:2.00) A.高原现象 √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解析:[解析] 心理学上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______规定。” (分数:2.00) A.国务院 √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解析:[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二、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21.所谓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于一级课程。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它属于二级课程。
22.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看,这是一节综合课。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23.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继承性。 24.教育目的只对受教育者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