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测量能力得
到国际计量局认可,其校准和测试证书在米制公约成员国得到承认。国家实验室 按照政府协
议参加双边或多边比对且结果满意,可以按协议条款在一定条件下互认证书。 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内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比对是对计量基准、计量 标准监督管理、
考核计量技术机构的校准测量能力的一种方式,以提高我国计量基、标准的水平, 确保量值正
确、一致、可靠。
(三)比对和测量审核是能力验证活动的组成部分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 检测能力。任何
用于监视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问比对和测量审核的活动称为能力验证活动。能力 验证活动包
括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能力验证计划是为保证实验室在特 定检测、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比对?
答:比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 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 程度,确定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判断该实验室量值传 递的准确性的活动。 2.什么是能力验证?
答:验证能力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 测能力。
3.国际比对中辅助比对与关键比对的区别是什么?
答:辅助比对是对在关键比对中未涵盖的特定需求所进行答比对。 4.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计量比对和地方计量比对有哪些管理规定?
答:国家质检总局就计量比对工作从申报、组织单位、确定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 验室、国家局备案、主导实验室条件、比对方案、比对结果、比对报告、违反规 定及保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5.主导实验室在比对中应承担哪些职责? 答:(1)提供传递标准或样品,确定传递方式;
(2)前期实验,包括传递标准答稳定性实验和运输特性实验; (3)起草比对实施方案,经与参比实验室协商后确定; (4)控制比对过程,确保比对按比对实施方案要求进行; (5)处理比对数据和编写比对报告; (6)遵守保密规定。
6.参加实验室在比对中应承担哪些职责? 答:(1)当实验室收到比对组织者发布的比对计划时,各实验室应书面答复; (2)参与比对实施方案的讨论并对确定的比对实施方案正确理解; (3)按时完成比对实验。并上报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 (4)按要求接收和发运标准或样品,确保其安全完整; (5)对比对报告有发表意见答权利;
(6)遵守保密规定。
7.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概述、总体描述、实验室信息、传递标准或样品描述、 传递路线及比对时间、传递标准或样品答运输和使用、传递标准或样品答交接、 比对方法和程序、意外情况处理程序、记录格式、报告内容、参考值及处理方法、 保密规定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内容。 8.对传递标准有哪些要求? 答:(1)传递标准应稳定可靠;
(2)根据传递标准的特性确定比对路线;
(3)主导实验室应有当传递标准在途中发生问题的预案;
(4)参比实验室在接收到传递标准后随即检查传递标准是否损坏,填好交接 单。
(5)参比实验室在工作后及时将传递标准传递到下一站并通知主导实验室。 9.比对中数据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1)规定测量的量值点,测量次数; (2)确定是什么测量结果; (3)确定测量结果是否修正。 10.如何评价比对结果? 答:(1)通常采用En值(归一化偏差)法评价比对结果; (2)当En值小于或等于1 时,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3)当En值大于1 时,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 11.怎样撰写比对总结报告? 答:(1)比对概况及相关说明;
(2)传递标准或样品技术状况的描述,包括稳定性和运输性能; (3)比对数据记录及必要的图表; (4)比对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5)结论及分析。
12.什么是测量审核?
答:测量审核是指由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 比较的活动。
二、选择题(单选)
1.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D),测量同 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 A.国家标准的规定
B.实验室校准规范的要求 C.检定规程的规定 D.预先规定的条件
2.进行比对时,由(B)提供传递标准或样品,确定传递方式。 A.参加实验室 B.主导实验室
C.比对组织者 D.与本次比对无关的实验室
3.在比对工作中,参考值的确定方法有多种,由主导实验室提出经专家组评审 并征得(B)。同意后确定。
A.同行专家 B.参加实验室
C.比对组织者 D.主导实验室的领导
4.在比对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之前,所有与比对相关的实验室和人员(C)。 A.可以与其他参加实验室交流比对数据,但不得在刊物上公布 B.不得泄露本实验室参加比对的标准器的规格型号 C.不得泄露比对结果
D.不得泄露参加比对的人员情况 5.当比对时间延误时,(D)应通知相关的参比实验室,必要时修改比对日程表 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
A.比对管理者 B.发生延误的参加实验室 C.比对组织者 D.主导实验室
6.国家计量院参加国际计量局和亚太区域计量组织组织实施的比对且测量结果 在等效线以内,比对结果可以作为各国计量院互相承认校准及测量能力的技术基 础,测量能力得到(A)
认可,其校准和测试证书在米制公约成员国得到承认。 A.国际计量局 B.外资企业 C.各国政府 D.各国计量院 三、选择题(多选)
1.比对中,主导实验室应(ABCD)。
A.做好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实验和运输特性实验 B.起草比对实施方案
C.处理比对数据和编写比对报告 D.做好比对总结工作
2.比对中,参加实验室应做到(BCD)。 A.起草比对方案
B.按要求接收和发送传递标准
C.上报比对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D.遵守保密规定
3.比对结果的评价方法通常用比较各实验室的(AB)。 A.测量不确定度 B.E 值(又称为归一化偏差) C.实验标准偏差 D.测量结果间的差 一、思考题
1.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答时间间隔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 态的可信度。
2.期间核查的对象是什么?
答: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 设备等。
3.期间核查与校准或检定有什么区别? 答:(1)校准或检定是在标准条件下,通过计量标准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状态。 而期间核查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在实际工作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核查标 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量,考察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以确认其校准状态是否 继续可信。
(2)校准或检定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用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按照
规程或规范的方法进行。期间核查是由本实验室人员使用自己选定的核查标准按 照自己制定的核查方案进行。
(3)校准或检定是用高一级计量标准对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评估,以获 得该仪器量值的溯源性。而期间核查只是在使用条件下考核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有无明显变化,由于核查标准一般不具备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性能和资格,所以这 种核查不具有溯源性。
(4)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校准或检定周期后的一种校准或检定,而是用一种简 便的方法对测量仪器是否依然保持校准或检定状态进行的确认。而校准或检定是 要评价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需要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所用的计量标准的准确 度高于被检仪器的准确度。
(5)期间核查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校准间隔提供依据或参考。 4.持续进行了期间核查,是否可以不进行校准了?
答:期间核查不可以代替周期校准或检定。它是利用稳定的核查标准进行的核查, 只是观察被核查仪器校准状态是否有变化,由于核查标准一般不具备高一级计量 标准的性能和资格,所以这种核查不具有溯源性。
5.某实验室要制定一个机械天平的期间核查方案,基本确定:机械天平每三月 对 1.0000g,
100.0000g 两个点进行一次核查,请你考虑并给出一个核查方案的初稿。 答:(1)选用1 克,100 克两个二等克组砝码作为核查标准。 (2)对机械天平1.0000g,100.0000g 两个秤量点作为核查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