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无形”为“有形”
作者:来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7期
摘 要:孩子的负担不只有作业多、课业重,他对这门课、对这项作业所抱有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他的心理,成为一项无形的负担。所以,负担包括有形的作业和无形的内在主观因素。
关键词:压力;兴趣;内因;效率 一、一点看法
轻负高质推广至今,就何为轻负,何为高质,我们教师都似乎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却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但在操作时,却不是一件手到擒来的简单事。我认为,“负”不仅仅只是课业的负担,同样,“质”也不仅仅是学业质量。这两者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含义,更生成的教育概念。
爱因斯坦曾经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他的“相对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同样的一个小时,坐在美女身旁和坐在火炉旁边,哪一段时间过得快?很是俏皮,很是明白。
同样,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的负担不只有作业多、课业重,他对这门课、对这项作业所抱有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成为一项无形的负担。所以,负担包括有形的作业和无形的内在主观因素。
而质量的提高,也应该从两方面去定义:一是相同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提升;二是对这门课程,或是这项作业的接受,以最终培养学习兴趣,积累在学习动力。 二、两点尝试 1.“鸡肋”成积累
语文教学到了六年级,抄写词语成了一项鸡肋一般的作业,抄与不抄都是让教师头疼的作业。词语抄写的机械性让学生很是麻木,优秀生抄着认为浪费时间,学困生抄着也是浪费时间,需要订正再订正。而且,进入高段后,学生对生字词笔画的书写都不够规范:长点与捺没有太大区别,横与提的变化不明显,“潺”有三个“子”,左下个为“孑”,在书写时很容易出错。抄写后的订正可以说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可就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说,第一次认准字形,写对笔画才是让学生真正识记。避免或减少之后的订正和反复纠错,就是轻负高质在细节处的一点小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