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方法的研究》小课题
--------阶段小结 五年级 柴艳
通过一年来对《小学高年级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方法的研究》小课题的学
习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中的学习、理解文本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 在小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又做了许多工作: 1、立足课堂,进行小课题研究
我们坚持“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原则,从薄弱环节着手,从常规课堂教学着手。每学期在年级组上集体备课研讨,发现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在教研组上师徒结对课,以点带面进行研讨。在学校组织的月活动时上达标课、示范课进行小课题研讨。
2、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内容指导学生练笔
我们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时刻牢记写作方法的渗透。每讲一篇课文,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关键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生就会顺藤摸瓜、一步步走进作者的部局谋篇中来。从结构到手法、到修辞,一点点,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从朦胧到清晰地感悟到写作原来就是这样写。每讲一篇文章,就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写。特别是讲读课文,这一点一定要做到位,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效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写作。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
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3、关注学生水平,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1)课前交流读书心得。每天的语文课前留5分钟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向同学们交流自己前一天的读书心得。可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读给大家听,可以对书中的某个方面作简单的评价,我们发现交流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了,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2)利用午读课和学生一起读书,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3)举行了“快来读好书”班级读书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在班上相互“推销”读过的书。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教给学生在平时读书时,遇到优美的词句,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段落,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的好习惯。将读写有效的结合起来,逐步学生的写作提高。 在这个阶段,我们取得的成效有:
(一)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小学高年级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二)挖掘教材,指导学生练笔的方法 1、模仿课文片段进行练笔的方法。
借助课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我们学习。
2、模仿整篇课文进行练笔的方法。
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课文,值得一仿。如:学习作者运用首尾呼应、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三)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学生掌握了组材的方法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小学高年级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学生的作文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四)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会了积累素材的方法
课外的读写结合。如果只凭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
充分用好三个语文早读。这三个语文早读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个早读课安排自由读课外书,读完后写一篇读写结合的日记。第二个早读是开火车朗读同步阅读,读完后可摘录好词佳句,也可以写感受或体会(这些在积累本上);第三个早读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读后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在一名学生读的时候,其他学生边听边在积累本上记录印象深刻的词、句,能记多少算多少。要求每个星期背诵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上的一个好段,并给自己的好伙伴或给家长背诵或默写。这样做就是为习作奠定扎实的语汇。
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