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指导学生多声部合作,创作一首《春天交响曲》。 5.拓展延伸:还有哪些声音可以加入? (五) 评价、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2.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重点:(同目标1)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小节。 教学过程:
(一)律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描绘春天的景象。
2.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3.录音范唱,学生随琴轻声哼唱。
4.齐唱、独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矫正。 (三)认识小节线、小节。
1.引导:以奖励大家一根“甘蔗”的方式,引导认识“节”。 2.介绍:小节、小节线。
3.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4.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找出小节和小节线。
5.讨论:设计运用不同的强弱力度变化,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春天音乐会》 (二)导入:
春天到了,你想去哪里? (三) 学唱歌曲,《郊游》 1.随录音做律动。 2.随琴轻声哼唱。
3.找一找、听一听:歌曲中相同的部分。
(四)听音乐,创编表演。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 欣赏:《猜调》《送我一支玫瑰花》《小放牛》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单元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初步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学会用形体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牛》,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简单常识。
难点: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学习苗族舞蹈动作,运用舞蹈组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苗族芦笙调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的伴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以简单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熟悉旋律、歌词。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2.学唱歌曲。
[出示大歌片]师范唱,随录音师生同唱。随琴用慢速演唱第一乐句,在歌曲间奏处按节奏拍手。师范唱歌曲的后两个乐句(突出力度的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两乐句的异同处、力度对比。 学生随师手势提示演唱后两句。 随琴完整演唱。 (三)舞蹈表演。 [出示图片]《芦笙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