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 2018 年春季高 2018 届三诊热身理科综合试题(生物)
1.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答案】C
【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麦芽糖会在人体消化道被水解成葡萄糖,而肠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指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达到相对稳定,B错误。内环境pH值的稳定与缓冲物质HCO3-和 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参与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D错误。 2. 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与物质出入生物膜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 光合作用所需的蛋白质都必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到叶绿体 C. 细胞外高浓度的某种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D. 葡萄糖跨膜进入人体红细胞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是以囊泡的形式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的,A错误。光合作用所需的蛋白质可以在叶绿体内合成,B错误。酶是大分子无纸化,进入细胞应通过胞吞作用,C错误。葡萄糖跨膜进入人体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D正确。
点睛:大分子进出细胞是胞吞胞吐,主要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和融合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主动运输,应根据浓度来进行确定,如果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含量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快 B. 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饲喂法、切除法等进行对照实验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能增强细胞通透性,便于染色 D. 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分解是否彻底 【答案】B
【解析】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快,而不是含量高
页
1第
的,A错误。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能,可以采用饲喂法,切除法等进行对照实验,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起到的是解离作用,C错误。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分解是否彻底,因为蛋白酶自身也是蛋白质,D错误。
点睛:层析时扩散速度的快慢和色素含量无关,而是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研究动物激素用饲喂法时激素的化学本质不能是蛋白质或多肽类的,它们在消化道中会被水解而失去作用。
4. 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 S1、S2 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 CO2 浓度后,测得 S1 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 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S1 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 CO2 浓度未达到饱和 B. S1 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不足 C. S2 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较多 D. S2 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 CO2 浓度不足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素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如果增加环境中CO2 浓度后,光饱和点没有改变,说明其原来所在的条件下CO2 浓度已经饱和,而限制其光饱和点的因素应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不足,A错误,B正确。而如果增加环境中CO2 浓度后,光饱和点提高,说明在原有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足够多,而限制光饱和点的因素是CO2 浓度,C、D正确。
点睛: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H]可以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光反应降低会限制暗反应,同样暗反应也会限制光反应。
5. 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 若该器官为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可能是胰液
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性激素 【答案】C
【解析】如果代表的是骨骼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糖原后分解的葡萄糖不会到达血液中,A错误。如果表示的是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但?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的,而不到血液中,B错误。如果表示的是下丘脑,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
页
2第
素过高时又抑制下丘脑激素的分泌,所以?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表示的是性腺,?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
6. 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种群中短果穂、长果穂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中随机取出足够多数量的短果穗、长果穗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发现 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短果穂是由显性基因 A 控制,长果穂是由隐性基因 a 控制 B. 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穗的基因频率 D. 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 A 频率与 AA 频率均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说明短果穂是隐性性状,长果穂是显性性状,A错误;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说明种群长果穗植株中杂合子AA与纯合子Aa比例为1:1,因此种群中基因型AA:Aa:aa=1:1:2,因此控制短果穗a的基因频率=2/4+1/2×1/4=5/8,短果穗A的基因频率=3/8,C正确;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A频率不变,AA频率=3/8×3/8=9/64,传粉前AA的频率为1/4,D错误。 7. 科研人员分别在 25℃和 42℃培养条件下(其他条件适宜),测得某植物的部分数据如图所示。已知该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25~35℃。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甲组代表 25℃下测得的结果,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测定了 25℃~42℃范围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发现30℃ 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则 30℃____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30℃,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45℃。将培养温度由25℃快速提升至42℃时,据图分析该植物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会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_____。
(1). 此温度属于该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答案】与42℃相比,净光合速率大 (2). 不一定是 (3). 没有测定相应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无法确定实际光合速率,则无法判断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4). 温度上升,超过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降低,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固定)速率降低,
页
3第
同时呼吸速率增大,产生二氧化碳更多,故细胞间隙的CO2上升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由题意可知该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25~35℃,而图中是在25℃和 42℃培养条件下测得的数据,甲组的净光合高,所以应是在25℃条件下测得的数据。
(2)某兴趣小组测定了 25℃~42℃范围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发现30℃ 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则不能确定30℃是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光合作用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而此时不知道呼吸作用速率,所以无法判断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30℃,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45℃。将培养温度由 25℃快速提升至42℃时,据图分析该植物叶肉细胞间隙 CO2 浓度会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温度上升,超过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降低,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固定)速率降低,同时呼吸速率增大,产生二氧化碳更多,故细胞间隙的CO2会上升。
点睛:光合作用速率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之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
8. 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____________。细胞二和细胞三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过程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3)为探究某种草药中的重要成分黄精多糖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组 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组 2(免疫抑制剂灌胃+黄精多糖灌胃),检测两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胸腺的萎缩程度。实验表明组 1 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组 2,胸腺萎缩程度高于组 2。这一结果不能说明黄精多糖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 (1). 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 (2). 自身免疫病 (3). 反应强烈、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抗体量多 (4). T (5). 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 HIV,效应 T 细胞使 HIV
页
4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