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的农村工作,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并强调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和问题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1、小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小城镇的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
2、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3、规划比较僵化,缺乏弹性。有些地方小城镇发展很快,早已突破了原来的规划,有的地方两个或多个相邻的镇已经联在了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区域,但由
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这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4、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发展是硬道理。推进城镇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序相适应,走符合本地区实际,吻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不应把城镇化单纯理解为就是圈地、搞市政建设,也不能理解为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更不能一哄而起,遍地开花。龙田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城镇体系,发展经济,健全城镇功能,改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
环境,是顺利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
一要转变小城镇发展方式。城市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是现代经济大集聚、大流通、大发展的产物。把小城镇发展作为一个大战略,是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低、70%的人口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的。但小城镇建设同样有自身的规律,它要受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和自然变迁规律的制约。在经济规律和资本法则面前,小城镇建设不能\赶鸭子上架\。为此,小城镇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城镇发展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有的放矢,实行\择优扶强\的策略。事实上,追求乡乡变镇、镇镇变城是不可能的,强求\平衡发展\更不可能。与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造一些城不像城、镇不像镇的\空壳城镇\,不如凝聚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基础,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实现县城与重点镇的扩容提质,增强其辐射能力,提高城镇建设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还应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非农产业。产业发展是城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要立足基础产业优势,突出重点,培育强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特色。要以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二要转变小城镇规划方式。实践证明,就小城镇搞小城镇建设是没有出路的,小城镇的规划方式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在小城镇规划上,必须做到四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