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2)实验中发现滤液浑浊,其原因是 。 a.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 b.滤纸破损
22.(2分)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方案B
21-B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因是 。 a.装瓶时溶液洒出 b.烧杯中有水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
23.(2分)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1)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 g 二氧化碳。
(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 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5 / 9
24.(4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棉花的着火点150℃。
步骤①: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②: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型管
放入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③:······
步骤④: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 。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 。
(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 。 〖科学探究〗
25.(6分)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pH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2~3 紫红 4~6 浅紫 7 紫色 8~9 蓝色 10~11 12~14 绿色 黄色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6 / 9
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图2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图3 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
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
7 / 9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5
说明:1.考生答案如与本答案不同,若答得合理正确给分。
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含义相同。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题 号 答 案 1 B 2 A 3 C 4 B 5 D 6 B 7 C 8 A 9 C 10 C 11 B 12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 CH4(或甲烷) 14.(1分) 混合物 15.(1分) 2B+6H2O 高温 2B(OH)3+3H2
16.(1分)
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增大 17.(2分)
(1)CO2 H2O (2)CO2与 H2O的质量比为22:9 18.(2分)
NaOH+HCl=NaCl+H2O 2Al+6HCl=2AlCl3+3H2↑ 〖科普阅读理解〗 19. (5分) (1) 14
(2)Ca(OH)2+CO2=CaCO3↓+H2O (3)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4)对比实验 (5)③ 〖生产实际分析〗 20.(4分)
(1)-3 (2)NH3、H2O、CO2 (3)化合 (4)空气、N2、NH3、NH4HCO3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1.(2分)
21-A (1)①④⑤ (2)b 21-B (1)②③① (2)b 22.(2分)
(1)A (2)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8 /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