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作者:匡文波
来源:《中国广播》2015年第06期
【摘 要】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个人隐私常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人非法披露和商业利用,甚至是恶意利用。从目前情况看手机成为最危险的智能终端,暴露了用户的位置信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隐私信息泄露将会越来越严重,完善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成本高昂但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数据 用户隐私 人肉搜索 智能终端 可穿戴设备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本是一个技术词汇,现在却成为了社会热点名词。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通过大数据挖掘,人类所表现出的数据整合与控制力量远超以往。但是,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 一、大数据是把“双刃剑”
在个人隐私方面,日前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买披萨的段子: 一个客户打电话订购披萨,客服人员马上报出了他的所有电话和家庭住址,推荐了他适合的口味,还报出了他最近去过图书馆借过什么书、信用卡被刷爆、他的房贷还款情况等,甚至还准确定位出他正在离披萨店20分钟路程的地方骑着一辆摩托车……
每当我们上网、使用手机或者信用卡,我们的浏览偏好、采购行为都会被记录和追踪,甚至在我们根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智能设备在联网之中就已经把我们的相关数据悄然地发送到了第三方。
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充分地说明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双刃剑属性。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棱镜计划监控的主要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这些都被政府监控。通过棱镜项目,国安局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棱镜项目监视范围很广,包括美国人每天都在使用的网络服务。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挑战是对用户隐私的挑战。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