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数学_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22:57: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极值概念的引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并非是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所选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发现、探索、理解新知识提供基础。基于以上两点,所以以高台跳水情境引入,生动而直观,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接着以学生熟悉的函数图像引发学生的探讨,为最终抽象出极值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是极值概念的生成。

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不应是盲目的、随便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策略应该是问题设置。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考与讨论的方向。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概念生成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图象和问题1使学生直观形象的得到了“局部最值”的这一初步想法,接着通过追问:“能否用函数最值概念来刻划这一初步想法?”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局部最值”不同于最值,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必须进行定义,从而生成了极值的概念。笔者在概念给出时,采用了比较传

统的方式,先归纳出极大值的概念,再让学生通过类比给出极小值的概念。其实,可以更大胆一些,让学生自行归纳极值的概念,教师只需做适时的补充即可。接着,通过问题2的驱动加深了学生对极值概念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如何利用导数来求极值。

这一部分主要是探究求极值的算法,虽然没有新知识和新概念的生成,但我认为依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导数来求极值是通过探究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通过例1,学生首先可以从图象上形象而直观的找到极值,进而发现极值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接着通过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例1变式训练,由学生归纳出求函数极值的算法。并通过加深学生对导数和极值关系的理解。通过例2已知极值求参数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极值定义中的两条。 第四部分是课堂小结

由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极值这一新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需求。整节课上,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驱动,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间的联络,努力提高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课标分析

1.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多项式函数,能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2.借助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能利用导数求某些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给定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与单调性、极值、最值的关系。

高中数学_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xvsn5eaqq37lyd0yjbf83hrt8bf8q008pp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