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4.3、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
4.3.1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一般缺陷,可采用装饰修整方法进行修补。
4.3.2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严重缺陷,应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制定专项处理方案,处理完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五、混凝土产生质量缺陷的现象、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项: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烂根、酥松脱落、缝隙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剪力墙位移倾斜、墙梁表面凹凸鼓胀等。
5.1、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无钢筋外露。原因:a、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b、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c、模板接缝拼接不严,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d、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等沾有干硬性水泥等杂物;2)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湿润模板,不留明显积水,模板拼缝应严密;3)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
8 / 19
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漏刷;4)混凝土浇筑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
5.2、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骨料计量错误;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浇筑混凝土时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漏振、离析;4)模板空隙没有封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模板位移,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
预防:根据以上原因分析,结合有关规范规程,制定适当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5.3、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原因:1)在钢筋密集处、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同场;2)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产生漏振;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混凝土中有泥块、木块等杂物掺入;5)未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到位。
9 / 19
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预防:1)难于下料的地方,可采用等强细石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2)振捣充分,严防漏振;3)防止泥块或木块等杂物的掺入;4)选用合理的下料浇筑顺序;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缝隙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预防:1)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并处理好施工缝表面;2)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同时防止木块等杂物掉入混凝土中;3)冬期施工要制定冬期施工预防措施,防止冰雪夹层。
5.4缺棱掉角
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1)混凝土浇筑前面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2)混凝土养护不好;3)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面板;4)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预防:1)面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浇筑混凝土后应认真浇水养护;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要有足够强度;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4)加强产品保护。
10 / 19
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5.5露筋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原因:1)混凝土浇筑时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4)保护层小或该处混凝土漏振;5)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
预防:1)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3)充分浇水湿润模板。
5.6烂根
现象:混凝土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地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是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
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2)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3)混凝土中的泌水没有排出;4)柱墙底部模板拼缝较大,混凝土漏浆。
预防:1)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不能过大,以减少泌水及良好的保水性;2)混凝土中掺加气剂和减水剂;3)控制振捣时间;4)加强模板质量检查。
11 /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