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唐帅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701404-19
【摘 要】建筑师这一职业在历史沿革中经历了起、承、转、合等几个主要阶段,在
当代由于技术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原因出现职能的分化和转换。本文从建筑师应具备的素质出发,试图就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作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 建筑师 建筑师素质 天人合一观念 建筑与环境融合
引言
人类的建筑活动从一开始就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建筑的目的,从狭义来讲,是为了人类抗风雨、御寒暑、防侵袭,是以房屋为中心。其中柱子、屋顶及墙面,为建筑的基本元素,从广义上来讲,其目的是环境。它包含了所有人类居住环境的课题。大到一个城市的设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的室内环境设计。树立一个科学、全面的自然观,是一个建筑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当代建筑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我们作为一个建筑师的话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呢?主要有以下5点要求:l、提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上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建筑师要维持和提高自身的建筑艺术和科学知识,尊重建筑学的集体成就,在建筑艺术和科学的追求中首先保证以学术为基础,并对职业判断不妥协;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并维持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美学、教育、研究、培训和实践的标准;要推进相关行业,为建筑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贡献;遵守法律,并全面地考虑到职业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尊重、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努力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通过行动提高职业尊严和品质,雇员也应以此为标准,以免损害公众利益;尊重同业,承认同业的职业期望、贡献和工作成果;尊重知识产权;不能行贿;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挖取别人已接受委托的项目;承认他人的工作成就等等。执业建筑师应该以此作为自己执业行为的指南。2、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提高设计质量设计水平包括方案质量与施工图质量两方面。用他人的设计方案做施工图时,不能积极与方案设计人沟通,尽量较好地体现方案的意图,而是能省事就省事。这样的设计质量,往往造成业主的不满,认为设计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对于支付合理的设计费有抵触情绪,以后的项目中往往会压低设计费,换来的是更差的设计质量,造成恶性循环。建筑师难以改变别人,容易改变的是自己,应当尽量从自身做起,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并抓住合适的机会,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作品。3、积极恰当地总结宣传设计的优势. 有了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作品,接着就要好好地进行要宣传。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作品,进行夸大地、不实的宣传,当然不好,但是有了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作品,却不够重视宣传,认为宣传无用,主要靠关系拿项目,这种观念,还在大量的建筑师当中存在。4、同行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提携。有些建筑师对于同行不够尊重,看不起别人,包括同龄人、朋友以及名誉较高的建筑师,认为没有好建筑师,对于建设部评的“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嗤之以鼻,在网络建筑论坛上这样的情况非常多。对于别人的设计,觉得不怎么样,否定的评价多,积极的建议少;对于自己的设计,则认为好得很,容不得别人评说。建筑师对外应该团结一致,不互相
拆台,内部之间,要平等、客观地评价,别人对某项目做了几个方案不要轻易否定,说没有一个好的,而应该善意比较出相对较好的,提出一些改进、优化的建议,自己的项目也可以请别人来提这样的建议。5、设计合同签订耍细化执行要细致。这些都是一个建筑师要拥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我们在学校时期就好好的从这些方面着手训练自己。为正当一个好的建筑师而努力。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最早的建筑师,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被描述为全能建筑师,那种从选址、设计到施工乃至建造的全过程均为其职责范围的建筑师。按照亚历山德里亚的巴普斯的观点,建筑师的理论由几何学、算数、天文学和物理学组成,实践部分则包括金属加工、施工、土木、绘画艺术等等。中世纪时,建筑师的称号虽然被匠师取代,但是其形象和社会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几乎是全能的艺术家。这种角色形象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以后。在我国,直到建立现代社会才出现建筑师的称号。从历史的发展源头来看,早期的建筑师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创作能力是当代建筑师们必须学习和深入研究的东西,不管是在什么领域我们都必须有所涉猎,积极地吸取前人的经验,在拥有大量的知识后才能成为一个全能的建筑师。下面介绍一个优秀建筑师应该具备的观点:1、中外建筑设计的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按风水理论做为聚落基地的吉地一般都具备以山为依托,“背山面水”的特征。而国外的城镇建造者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巧妙的协作。即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呼应。古往今来优秀的建筑师在处理建筑时,手法虽不尽相同,但都在努力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建筑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美国建筑师莱特是一位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优秀建筑师。他认为“美来自自然,强调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环境,每一栋建筑都是建筑基地的唯一产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他在《自然的住宅》一书中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认为建筑必须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的融为一体”。2、现代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气候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威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为人们服务,当前得生态建筑成为全球建筑师的热点话题之一,建筑与环境的有效融合是一个建筑设计理论所必须的元素,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学会怎样将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环境。3、人与自然和生态有机共生,创造出世界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设计中人们利用到了诸多的自然因素来使建筑和环境更好的有机共生。气候因素对建筑形态产生影响,建筑师就利用它来塑造建筑和城市。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向导的社会,建筑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信息,然而只强调建筑的这一方面或只注重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却是一种错误的倾向,建筑必须面对更本性的问题,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和自然协调发展成为时代的话题。对当代建筑师来说,自然的启示是取之不尽的。它的富有超出人的想象,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将会成为无比丰富,同时又极具启示作用的美学源泉。时代呼唤我们树立全面的自然观,同时也是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的必要素质。 当代的建筑师应当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当代得建筑师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师来说,这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但是苏格拉底告诉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因此,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建筑师属于中国社会知识人的一部分,这事确凿无疑的,“儒”的有为主义和进取精神,在传统知识人的身上表现的格外清晰,作为一个群体,他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都不允许任何一个
分子脱离于国家之外,脱离现实之外,加入我们建筑师可以重新思考西方语境和当代社会赋予建筑师的伦理地位和社会作用,一种遥远而温暖的生存想象可以假借建筑知识人的涅槃而重生,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桃花源。评论一个大作用是激浊扬清,鼓励好的,批评坏的,而好与坏的标准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清醒,甚至有些天真地努力着的人,努力追求高趣味和精神性的人,敬业进去的人,是值得鼓励赞赏的;而浑浑噩噩的建筑师僵化堕落的体制和无所不在的潜规则,也要批判到底。
【参考文献】1.郑时龄. 建筑批评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傅刚,费菁. 都市村庄.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7
3.周榕. 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师角色解放与价值回归. 建筑学报.2000 4.邓浩. 建筑师的技术价值观. 新建筑.2001
5.支文军.,徐洁 中国当代建筑2004-2008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8
6.亚历山大.楚尼斯. 介绍一种当今的建筑趋势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