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1 规划渔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目前两个渔业信息服务网站显然不能满足渔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要从需求角度重新规划渔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政府渔业信息建设应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所有的渔业信息资源,不要加大公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另外,目前水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直接索引至福建省海洋渔业局,市级层面并未建设质量监控及追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水产品质量监管系统是现实之需,集“监测、控制、管理”于一身,覆盖整个渔业产业链,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控和追溯。
2 增加互动交流渠道
渔业信息互动有多样化的渠道,例如局长信箱、投诉举报、在线咨询等,这些都可以整合到信息服务中来,并对这些途径进行优化。可借鉴其他渔业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补充,如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在领导信箱中明确列出信箱的地址情况及相关职工分工;厦门渔业信息化窗口提供了专人、及时性的信息咨询服务。还可以尝试新媒体运营,将渔业信息链接到微博、微信端上,既符合人们的生活社交互动习惯,又提升信息的覆盖率。
3 应用渔业信息资源的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时代的技术运用可以使宁德市渔业发展有了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空间。虽然在感知和数据搜集方面现有技术还有待完善,但这不影响渔业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收集结构化和非机构化的渔业数据信息,对于渔业的市场预测,市场风险管理,渔业生产管理都将提供创新发展的路径,将带领宁德市渔业带入智能决策的时代。
4 平衡渔业信息资源的供需关系
公众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会对信息获取带来影响,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可通过宣传等手段对渔业信息化进行推广,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端进行普及。可开辟交流平台让公众和政府共同参与进来,表达公众真实需求和意愿,规避政府信息传递的单向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例如,渔业信息服务论坛可作为一个虚拟讨论社区,本地用户数量高且活跃,引导公众参与发帖与回帖,使信息获取和互动更加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