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汉字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国文化。但我们如果要真正详尽地去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还是只能依靠文字。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跟其他文明的语言文字载体具有质的差异。
世界上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可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这种文字被描述为构意文字,因为它的形体是按照它所表达的意义来构造的,汉字的形体跟汉字的意义密切相关,而拼音文字只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
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最具象也最细节化的单元,与别国的文字对比,会发现汉字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它既有跟西方其他古老文字相通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古埃及文字同样属于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中的“水”字描写的是埃及人所生活的那个地域的一条大河——尼罗河。但是,尼罗河和黄河相比落差其实非常大,中国人看到的水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所以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中国文字中的水是截然不同的形式与方向,中国的水字不会出现古埃及的写法,古埃及也不会出现中国水字的构造。再以“男”字为例,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社会,从有文字开始,男性是耕地的农夫,所以中国是田力为男;而古埃及的男人都是猎户,所以他们的“男”字又是另一种构造的表达。可见不同民族的文字往往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文化对相似的概念会有其个体化的表达方式。
再来看“门可罗雀”的“罗”字。在古代汉字中,“罗”表示捕捉,而捕捉不同猎物时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捕大象、捕野猪……捕什么猎物都要写成对应的形式。但是现代汉字就不能如此复杂,每一种捕获物都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就要从中选择一个代表,最终因为鸟类是最常见的,所以汉字中的“罗”选择了追鸟的构造。比如“尽”的概念,在古汉字中是下面一个器皿,上面一只手,表示一个人在洗锅,而这个动作意味着饭吃完了。古人就是通过如此具象化的场景表述了这样一个抽象的含义,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先人在造字时付出的努力和令人惊叹的智慧。
除了社会生活的概念,自然生活的概念也在汉字中有场景化的表达。比如代表早上的“朝”字,由一堆草和太阳、月亮来构造。太阳在东边的草丛里,月亮在西边的草丛里面,这是只有早上才会出现的特定场景,所以这就是“朝”字。这些东西都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人文性。
汉字除了人文性,还具有充分的艺术性。在中国古代,把“上善若水”“龙飞凤舞”等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器皿设计当中。如此,只有把古汉字的元素融到我们现代的建筑、用具等设计当中,去挖掘古汉
字的文化艺术特质,才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汉字文化的气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格调,也更美好。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只能依靠文字,汉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汉字与古埃及文字均属象形文字,但汉字更有个性,是中国文化个性化的表达。 C.汉字的人文性体现在汉字将社会、自然的生活概念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加以表述。 D.现代人将古汉字的元素运用到各种设计中,使现代生活充满了汉字文化气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分析表意、表音文字的区别,点明了汉字跟其他语言文字的本质区别。 B.文章第三段列举“水”“男”二字,形象可感地论证了汉字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 C.文章第五段第一句话为过渡句,自然地连接了两个并列的段落,增强了文章逻辑性。 D.文章主要围绕“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来组织材料分析论证,有理有据,说理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拼音文字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所以叫作表音文字。 B.古埃及和古中国文字截然不同,可见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异。 C.“尽”字通过具象化场景表述了抽象的含义,体现了先人的智慧。 D.中国古人把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设计中,表明汉字具有艺术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4起、特大森林火灾3起,受害森林面积2.3万公顷,造成人员伤亡4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防关键期和夏防期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少雨持续时间长,干雷暴活动频繁,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内蒙古、黑龙江和京津冀等地接连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高温大风天气,北部原始林区气温一度达到35度、瞬间风力7—10级,致使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
(摘编自国家应急广播网《2017年前8个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
材料二: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受害
森林面积16309公顷,因灾造成人员伤亡39人。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严峻的冬春防灭火形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期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特别是春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于1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南方重点片区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对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
材料三:
近期多起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遇难。
在凉山州火灾之前,山西和北京也曾发生受到全国关注的森林火灾。
3月29日13时30分许,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波及6个乡镇。火灾前线扑救指挥部4月1日通报,火灾东线、西线、南线明火已扑灭,有8000名有灭火经验的干部群众进行火场清理,防止复燃。
在北京,3月30日中午12点23分,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太保庄地区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640亩。据媒体报道,这起火灾的起火点位于东邵渠镇高各庄村,当地村民郑某等6人在林地内修理水管时,不慎将水管下方土坑内的杂草点燃,引发山火。因风力大,数小时内,浓烟升腾,火势一路从密云蔓延至平谷。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90%以上系人为原因引发。
根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春防期间,历来是中国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1987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1起特大森林火灾,60%集中在这一时段。
此外,这组数据还显示,春防期间还是野外火源管控最难时段,传统民俗用火、祭祀用火、春耕生产用火交织,进山踏青旅游、采摘山货、驴友穿越等活动频繁,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系由上坟烧纸、吸烟、烧秸秆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原因引发。
除了人为原因,不利的气象条件、物候条件、基础条件同样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近日,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便提出了相应的不利条件。
例如,在气象因素方面,包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局地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可能增加等;而在物候条件方面,则包括了中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林区牧区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一些地方远超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临界值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时隔三年这个红色预警再拉响》)
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柱形图的纵向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在2012—2016年5年间,中国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逐年减少。 B.饼状图显示了2012—2016年5年间每年森林火灾次数的占比,但无法知道确切的次数。 C.2017、2018年的森林火灾次数,比2016年森林火灾的次数多,可见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防火工作不可懈怠。
D.如果能严把春防关,降低易发期和高危期的森林火灾次数,就能使2019年森林火灾次数创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人为原因,还有不利的气象条件、物候条件、基础条件等。 B.因为受天气影响,2017年森林火灾较多。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高温、干旱、少雨、干雷暴、大风等天气,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C.因为四川凉山的森林火灾没有山西长治火灾投入的消防人员多,致使30名扑火人员牺牲,令人扼腕。
D.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确保不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比如自觉移风易俗,祭祖时把上坟烧纸改为敬献鲜花,及时播报不利气象等。
6.面对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政府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腊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蓬: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