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hú( )形 记载( ) 洨( )河 残损( )( ) cha ( )底 暴zhǎng( ) h?( )拢 支撑( ) 张zhu?( )桥dūn( ) 河dī( )dī( )防 铺qì( ) qiáng wēi( )( ) 依傍( ) 混凝( )土 màn( )延 m?i( )介 煞( )风景 cuī( )毁 纤( )细 xiāo( )魂 cāng( )茫 点zhuì( ) b?( )斗 角( )色 浮píng( ) yùn( )育 lǒng( )统 jiàn( )赏 池沼( ) pān( )登 宽chǎng( ) língl?ng( )( ) l?u( )空 琢磨( )( ) 庸俗( ) zhēn zhu?( )( ) guī( )宝 h?ng( )大壮丽 横guàn( ) 边yuán( ) 在hàn( )蓝 dǒu gǒng( )( ) 金suǒ( )窗 jiǎo( )健 藻( )井 中轴( )线 tán( )香 liáo( )绕 liú( )金 sùmù( )( ) 翠bǎi( ) yǎnyìng( )( ) shàn( )长 W?i( )幕 忒( ) 闺( )房 休qì( ) chù( )立 推ch?ng 惟妙惟肖 巧妙绝lún yún chan zhù足 轩xia .lín xún 丘壑 明yàn 因地zhì 宜 重峦叠zhàng 额fāng .击qìng 蟠龙 金銮殿 liú lí nà凉 w?i幕 cāng俗 ..二、重点词语意思。
驻足: 嶙峋: 伧俗:
惟妙惟肖: 大煞风景: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文学常识填空。
1、《中国石拱桥》作者 ,中国 、 ,主持修建了 ,著有 。 2、《苏州园林》作者 ,原名 ,字 , 家、 家、 家。 3、《桥之美》作者 。《故宫博物馆》作者 。《说“屏”》作者 。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8.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 ___、______ __和_____ ___的特征。 9.第②句话运用了____ 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 _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______ 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 ___。
10.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描写性的语句,它的序号是 ,它的作用是 。
1
1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2.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应该怎么划分?并概括出层意。
13.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 14.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二)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半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________,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________着流云火焰。 15.文中空缺处应选填的词语分别是
A.描绘 B.衬映 C.衬托 D.掩映
16.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是( ) A.记叙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17.“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18.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________,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明确太和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0.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1)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 (2)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 2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22.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 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2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答案
1.A【解析】B项中“亭”音tíng;C项中“磷”应为“嶙”,音lín;“腾”应为“藤”;D项中“新”应为“心”。 2.D【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准确书写错误的词语可以改为:,“就地取材、推崇、悠久”。
3.D【解析】A.瑰宝:贵重而美丽的宝物 。B.矗立:高高地直立。C.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4.A【解析】这里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标本的语言环境,在这里”标本用的是比喻义,即标本:指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5.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区别,②④是具体描写景色。
6.B【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用反选法,A句“通过??”和“使??”搭配使句子缺少主语,C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词序不当,D句“第一名”与“桂冠”重重,故B对。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平时须熟记顿号、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破折号、引号、书名号等常见标点符号的特点、用法。答题还要结合语境实际。A项中“说”后应用逗号,当说话人在中间,而说话内容分布两边时,“说”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隔开。B项破折号多余。C项问号改为逗号,“小雯”后面句号改为问号。D项正确。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一)8.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9.列数字,雄伟;作比较,坚固。
10.⑨;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11.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
12.第一层(①)交代修建时间;第二层(②③④⑤)介绍桥长、宽及其特点;第三层(⑥)与以前作对比,说明它的坚固;第四层(⑦⑧⑨)介绍柱子上的狮子,强调其形式优美。 13.“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14.联拱石桥;由两个以上并列在一起的石拱构成的桥就是联拱石桥。卢沟桥是由11个石拱相联成一个整体,所以它也被称为联拱石桥。
【解析】8.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结构坚固: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形式优美: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列数字,雄伟、设计科学;作比较,坚固(河堤常被冲与桥却从没出过事) 10.描写性的语句:⑨;卢沟桥形式优美,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11.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先总述后分述)
12.第一层(①)交代修建时间;第二层(②③④⑤)介绍桥长、宽及其特点;第三层(⑥)说明它的坚固;第四层(⑦⑧⑨)介绍柱子上的狮子,说明它的形式优美。 13.“约”是“大约”的意思,说明桥宽8米不是准确数字;几乎:是“差不多”,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位置关系。 14.(1)联拱石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二)15.BC 16.B
17.不能删去。“约”表示推测,是概数,去掉“约”就成了“两米高”,是确数。而作者仅用目光测量,不可能如此精确,所以去掉“约”字不符合实际情况。
18.空间顺序 太和殿 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19.说明“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解析】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就能很容易得出正解。 15.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是
此题考查学生的能力等级为A,要学生注意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定义。
17.“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此种题目的回答大都是否定的,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无懈可击,去掉,有有机可乘,显得说明文语言不准确。 18.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与运用,注意一些关键性的表示方位的词语,就能得出此题正解。 19.作者明确太和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 此题的答案是与问题伴生的,有问题的地方就是答案的地方。注意“原文回答”。 (三)20.丘壑 雷同 21.B
2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23.C 【解析】20.根据课文填空,这就需要熟读课文。丘壑 雷同
21.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是递进关系的句子,用上表递进的关联词即可得出答案。 22.“这”是近指代词,指代它前边紧挨着的那句话。 23.C、“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一下可得出C选项。
斟酌那两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