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的分析判断,主要是油脂、蛋白质成分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正确;
B.蚕丝是天然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物质的燃烧,是氧化反应,故 C正确;
D.古代的蜡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解:氨基酸生成二肽,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当是异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甘氨酸脱去羟基,丙氨酸脱氢;也可以丙氨酸脱羟基,甘氨酸脱去氢,生成2种二肽,共4种,故选C. 氨基酸形成肽键原理:羧基提供,氨基提供,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脱水结合形成二肽,既要考虑不同氨基酸分子间生成二肽,又要考虑同种氨基酸分子间形成二肽;
本题考查氨基酸的性质,难度较小,关键在于形成肽键既要考虑不同氨基酸分子间形成肽键,又要考虑同种氨基酸分子间形成肽键. 3.【答案】C
【解析】解:聚丙烯、聚乙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害,可用于食品包装,而聚氯乙烯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故选:C。
对人体有害,或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高分子材料,不宜直接接触食品,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化学与生活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合成材料、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聚合物找单体的方法。 【解答】
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A正确; B.聚氯乙烯的单体是,可制成薄膜、软管等,故B正确; C.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缩聚而得,故C错误; D.
的单体是
,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油脂、淀粉、蔗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第5页,共13页
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故B正确; C.蛋白质由C、H、O、N元素组成,还可能含有S、P等,N、S、P燃烧是会生成其各自的氧化物,合成纤维种类繁多,也会有其它元素的氧化物生成,故C错误; D.滴加饱和NaCl溶液有固体析出,属于蛋白质的盐析,故D错误; 故选:B。
A.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
B.蛋白质是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 C.羊毛是蛋白质由C、H、O、N元素组成;
D.滴加饱和NaCl溶液有固体析出是盐析为可逆过程,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结构、性质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随着能层数的增大,能级逐渐增多,能级分为s、p、d、f、g等,故A错误; B、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用n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故B正确; C、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图电子云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子轨道,故C错误;
D、同一原子中,不同能层的p能级的轨道数相同,即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A、多电子原子中,随着能层数的增大,能级逐渐增多; B、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C、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D、同一原子中,不同能层的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涉及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状态,题目比较基本,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该表中最下面数据为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相对原子质量为,不表示质量数,故A错误;
B.根据Bi元素价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原子有6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Bi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族,故B正确;
C.根据Bi元素价电子排布式可知,Bi原子6p亚层能级三个轨道,每个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所以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故C错误;
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能量不相同,6s轨道2个电子能量相同,6p轨道上3个电子能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Bi元素原子序数为83,依据图示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价层电子排布为,
在周期表中第6周期ⅤA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关键是根据元素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准确理解题干图示含义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中子数、中子数
,所以二者中子数不同,故A错误;
第6页,共13页
B.
2s、2p能级上,电子排布式为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分别位于1s、,
故B错误; C.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且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2s、2p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式为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分别位于1s、,故D错误; 故选:C。
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B.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能级上;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 D.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能级上.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中子数的计算、同位素等知识点,根据基本概念、构造原理等知识点分析即可,属于基础题. 9.【答案】B
【解析】解:同一能层中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故A错误; 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依据价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故B正确;
C.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满,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故C错误; D.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A.同一能层时p电子能量比s电子能量高; 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根据构造原理写出电子排布图; C.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 D.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电子轨道表示式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表示方法,明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是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O、F无正价,故A错误;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故B错误;
C、C、因P、S、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增强,故C正确;
D、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包含副族元素与第Ⅷ族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A、O、F无正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C、因P、S、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D、过渡元素包含副族元素与第Ⅷ族元素.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的应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A选项为易错点.
第7页,共13页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掌握规律即可完成,难度中等,需要注意的是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一般比相邻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解答】 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电负性:,故B错误; C.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氧、氟无正价,所以最高正价:,故C错误;
D.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一般比相邻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所以原子半径:
,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解:元素M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580、1820、2750、11600,该元素的第四电离能剧增,故该元素化合价表现为价,故氧化物的化学式为,故选D。
该元素的第四电离能剧增,故该元素化合价表现为价,据此书写氧化物化学式. 本题考查电离能与化合价的关系,难度不大,判断化合价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所以蛋白质水解断裂的是肽键,C是肽键,所以应断裂的键是C. 故选C.
根据成肽反应的定义分析,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水解时的断键方式,难度不大,会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的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则只有键,故A不选; B.H的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Cl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键,故B选; C.Cl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键,故C不选; D.F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键,故D不选; 故选:B。
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为
键,则原子的成键电子为s电子、p电子,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共价键的形成,为高频考点,侧重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注意最外层电子的判断与共价键类型的关系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C
【解析】解:此配离子的中心原子采取杂化,配位数为4,故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故选:C。
第8页,共1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