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____.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甲烷(CH4) B 氢气(H2) C 一氧化碳(CO) D 臭氧(O3)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
A 1900~1910 B 1910~1940 C 1940~1980 D 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AC AC 将碳封存起来 B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详解】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AC。
(3)1900~19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1980年,二氧化
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
(5)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A不正确;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时至关重要的,故B正确;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平衡,故C正确;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不能完全具有自我修复,超过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引发自然灾害,故D不正确。故选BC。 【点睛】
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8.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已知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_____。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3H7O2N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C3H7O2N。 故填:C3H7O2N。
(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故填: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点睛】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