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一抄。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 外 (3)上下结构:笑 爸 色 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五、板书设计 9.夜色 从前:胆子小 出去散步后:很勇敢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5.作品展示。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