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学情(课后)调查
1、 这节课老师的讲解,你听清楚了多少?( )
A、全部 B、大部分 C、少部分 D、基本上没听清 2、 这节课其他同学的回答,你听清楚了多少?( )
A、全部 B、大部分 C、少部分 D、基本上没听清 3、 这堂课你掌握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到的是这篇小说的学习重点吗?
4、 你对这篇小说还有怎样的学习期待?
5、 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6、 本节课老师提的问题难度大吗?有没有超出你们的实际水平?
7、本节课你和同学有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解决问题了吗?
8、你认为本节课老师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9、你认为本节课老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0、你感觉本节课老师关注你了吗?
江口中学语文学科“以学定教”学生问卷调查表
班级____
1.看完本篇课文后,你能把握文本的学习重点吗?( )
A.完全能把握 B.基本能把握 C.部分能把握 D.不能把握 2.你预习课文时,采取的方式是 ( )
17
A.只看书 B.边看边试着做课后练习题 C.只做一些基本练习 D.基本不预习 3.你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 )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你在预习时,碰到不懂的问题 ( )
A.当时问家长 B.第二天问同学 C.自己钻研 D.集中精力课堂上听懂 5.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查阅资料的问题时,你如何做的( ) A.认真查阅资料,探索结论 B.不查阅资料,听老师讲 C.看别人怎么做,照抄别人的
6.你认为课堂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好本学科
A.自主学习,老师辅导 B.完全听老师讲解 C.老师少讲,自己自学 D.分组讨论 7.你认为你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吗?( )
A.很多机会 B.有机会 C.很少有机会 D.根本没机会 8.你课堂上最喜欢老师上课( )
A.讲得好,讲得多,讲得透 B.最好老师不讲,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解决 C.先让学生思考,不懂地方再由老师讲解 D.少讲一些,多留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 9.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较难问题时( )
A.马上讲解 B.留一点时间让大家思考后,再由同学讲 C.组织学生讨论后,再讲 D.较难问题可以不讲,随它去 10.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你采取方式是( )
A.课堂上问老师 B.课后问同学 C.课后问老师 D.只能随它去
“以学定教”学生问卷调查反思
江口中学语文组
为了了解我校自习课改革以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更好地情况,更好的指导学生会运用自习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找准研究的方向,我校2月底同时在高一、二年级进行了自主性学习情况调查。本文就问卷调查情况,作如下的分析与思考:
一、调查内容、方法
调查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设计了10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详见附表:
18
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无记名进行回答,力争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高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了120名学生参与调查。观察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课前预习情况
调查中,预习时能看懂或基本看懂教材内容的同学占83%。反映新教材适合学生自主性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有预习意识。预习时,只看书的,占31%;边看书边做练习,46%。你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有较大帮助的占41%,有一些帮助的占30%。预习中遇到困难的处理方式:问同学的28%,自己钻研21%,上课专心听讲59%,反映预习中,钻研精神不太好,被动性较强,依赖老师的还居多数。你遇到查阅资料的问题时:不查资料听老师讲的占67%,认真查阅资料的占13%,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还有待加强,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会自主的解决一些问题,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从调查的数据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检查预习效果,需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独立钻研。对部分后进生应提出预习要求和目标,并对难以处理问题作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预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更好的预习,从而走出学习的低谷。 2、课堂教学情况
关于课堂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好本学科这一问题,认为分组讨论好的占51%,完全听老师讲解的占38%,说明同学们对课堂的认识需要提高,一部分由于懒惰思想还想走老路,但更过的同学对课堂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讨论就行,是一种极端的认识。课堂上发表见解的机会以及潜力发挥程度:学生认为课堂上有机会发言的,占35%,有很多机会的占32%。据调查反映,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少数不善发言的同学,要培养她们大胆果敢的学习精神。课堂上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处理方式及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你喜欢老师上课选讲得好,讲得多的占35%,少,讲一些,多留一些思考时间的占45%,证明学生还是更倾向于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老师应该满足学生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有问题教师马上讲解的占22%,让学生思考后再讲的33%,让学生讨论后再讲解的占38%。数据反映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但教师还是有不放心同学现象。课堂教学应更开放,更民主。课堂听不懂的地方,课后问同学的占60%,问老师的占25%,证明学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只是更倾向于问同学,课后问同学,为什么更愿意问同学,学生说:方便。
19
三、调查结论简析
1、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必须课前作必要的预习铺路,课堂上才能较好的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已基本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时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同学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新课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
2、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调查反映,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新的课堂学习,适应了自主探索,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且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其表现在:一是学习观念的转变。大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勤奋,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二是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三是能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学习见解,遇到疑难问题一般先是自己钻研,再请教同学和老师,逐渐“会学”、“能学”。
3、自主性学习研究,减少了学生课业负担,体现了减负精神。大多数同学感觉到作业量减轻,课堂上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课后就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上的深化研究。
四、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习惯,从而厌学怕学。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问题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心灵共鸣和思维共振,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乐趣,是一种愉快的身心的体验。新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精神,开辟了较好的学习平台。
调查中看到,我们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关于“以学定教”的一些思考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