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总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9 1:29: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宁津县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控制和引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等要求,特制定《宁津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2)充分利用宁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文物资源、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可能,为远期发展预留充分的余地和较大的弹性,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3)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宁津县城未来城市的特色出发,发挥宁津在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做到近期开发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做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统一协调发展。

(2)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生态的延续,决不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积极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环境质量,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区。

(3)高标准、现代化建设原则

高标准配置城市道路网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预留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保证城市各系统正常运行,创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区。

(4)强调个性与创造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宁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构筑兼具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型城区。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5)《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

(6)《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

(7)《德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宁津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9)《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津县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规划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

近期:2011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地域层次

本规划所称县域即宁津县行政区所辖范围,面积为83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宁津县城市建成区和有关市政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南起惠宁路,北至宁津

新河,东起工业一路,西至市场路。总用地面积38.96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区

规划区为宁津镇镇域和时集镇、柴胡店镇、保店镇部分行政区划范围,东至柴胡店镇路庄村,南至宁津镇镇界,西至保店镇郭庄村,北至时集镇镇界总面积249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重点

(1)立足于宁津县的实际情况,从区域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出发,将宁津县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山东省德州市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合理确定宁津县城市的功能。

(2)合理布局宁津县域产业和城镇,增强县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辐射力,积极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3)从宁津自身所处的区域条件出发,注重产业发展和变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辨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城镇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上,为各类产业预留充分的发展用地。

(4)合理确定城市城区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力争实现城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

(5)科学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区交通体系,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城区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十条 区域协调

(1)协调宁津县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承接区域辐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宁津应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圈;应积极融入京沪高速铁路、德滨高速为核心的交通大动脉,发挥物流优势。

(2)积极利用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市域城镇村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宁津县域内部的城镇分布、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三者的关系,促进宁津县的和谐发展。

第十一条城乡发展目标

通过对宁津县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加强城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推动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宁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挖掘的现代化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战略

(1)打造核心区,承接德州产业发展带的产业辐射,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集聚。

(2)培育增长极,促进宁津县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宁津县中心城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和中心服务职能,培育宁津县域的地区性增长极,带动县域产业快速发展。

(3)改进城市发展结构,推进城市发展。当前城市摊大饼和马路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改进城市发展模式。

第十三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突出城乡统筹,加强村镇与县城的联系,重点发展中心镇,加快培育有条件的建制镇和中心社区,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推进村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城镇带动战略

加强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社区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

(2)农业优化战略

积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创新农业发展门类,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满足市场竞争需求。

(3)区位提升战略

依托中心镇、一般镇的区位优势,发挥带动作用,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构建片区中心城镇,形成区域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4)生态优先战略

将经济社会的环境效应纳入成本,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优化村镇功能和发展方式。居民点建设结合环境承载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污水达标排放,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第十四条经济发展战略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一章总则 的文档
第一章总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yimi4yeoo81m9s40mcz3j4le87mw200j6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