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方法:思考----乙图方法与甲图相比有什么优点?
五、摩擦的利与弊
1、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摩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分析这一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
2、学生阅读课文第25页科学世界有关摩擦的例子。小组讨论与交流将这些摩擦现象按利和弊分成两类。指出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学生举例:(1)利用摩擦的事例:(2)需要减小摩擦的例子。(课本事例如下)
3、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用滚动替代滑动、加润滑油
4、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 (五)板书与小结
(六)课后反思
21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如何无关。
2、物体受平衡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改变运动状态。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2)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判断方法:a、受力分析(看是否受非平衡力作用);
b、运动状态分析(看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否改变)。
4.会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的运动情况 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非平衡力下的物体怎样运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③惯性不是力。
2、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
22
(1)非平衡力:物体受一个力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力,但这些力不满足平衡条件,这些力叫非平衡力。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
①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运动;②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减速运动;③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在0度与180度之间,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知识网络
(学生总结:物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三、例题解析
例1、如图在某建筑工地上,用起重机吊起某物体,若物体的重力大小为G,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试比较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大小关系。
①物体在空中静止不动②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③物体以1m/s速度匀速上升 ④物体以2m/s速度匀速下降⑤物体加速上升⑥物体加速下降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点拨] 物体只有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才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所吊物体受
到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在第①种情况物体保持静止,在第②③④种情况物体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四种物体受平衡力作用F=G。第⑤种情况由于物体加速上升,故物体受到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即向上,所以F>G,第⑥种情况物体加速下降,物体受合力方向应向下,所以G>F.
解答:①F=G ②F=G ③F=G ④F=G ⑤ F>G ⑥ F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物体具有惯性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惯性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一般是:(1)物体原来的运动情况如何(运动或静止)(2)物体的一部分突然受力后运动状态的改变(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结果 解答:鸡蛋原来随列车一首道运动,列车突然减速,鸡蛋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前运动而向火车行进方向滚去。 例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 (1)标记③是小车在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推理可知:运动 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答案:(1)木板(2)慢(3)高度;速度 四、练习题 1.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重50N的物体悬挂在气球的下方匀速上升,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N ,当悬绳突然断裂后,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汽车,但小汽车仍保持静止,则()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6.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檫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4次实验中他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物块,使其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2)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2 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0 N; (3)丁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乙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五、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又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为平衡力。在具体问题上要着重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免混淆.区分的根本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平衡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的. 2、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1)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二者不可混淆。 (3)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有三要素,而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物体惯性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3、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究竟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原来的起始状态决定。 4、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