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口头作业 C.实践活动作业 D.练习作业
50.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问题。 A.为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做 D.怎么样
51.下列属于元认知控制过程的是 A.制定认知计划 B.对认知结果的反馈 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 D.监视计划的执行 5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A.认知操作性 B.操作复杂性 C.目的指向性 D.操作序列性
53.关于如何塑造学生创造性个性,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护好奇心
B.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C.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5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 A.了解和研究社会制度 B.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C.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5.关于德育的个体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B.促进个体的智能发展 C.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 D.培养社会的健康公民
56.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A.爱国主义情感 C.义务感 B.集体主义情感 D.责任感
5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A.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和变化性 B.劳动目标和任务是复杂的 C.劳动方式是复杂的 D.劳动途径的个体化
58.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 A.尖端的科学技术知识 B.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 C.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D.宽厚的文化素养
5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 A.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B.财政投入优先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D.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60.《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天津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工作方针,以下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把争创一流作为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B.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 C.把开放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精髓 D.把服务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三、判断题(共15题,每题0.4分,共6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6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其他方面也不可能有超常发展。 62.社会实践是个体道德建构的基础和载体。 63.教育不能成为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64.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65.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瓦·根舍因。
66.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易、书、数”。 67.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68.“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观察学习说。【】
69.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重点应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的治疗性辅导为主。
70.教师的职业角色即为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71.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还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72.教师的职业倦怠最突出的特征是情绪衰竭。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依法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74.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75.区分度是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 四、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2分,共6分) 1.班级授课制 2.合作学习
3.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五、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要说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3.简要说明如何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
六、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其中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第1题:(10分)
小刚是某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马上面临高考,当家长问他考什么学校和专业时,他总是躲躲闪闪,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由于他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总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实际上,他内心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未来在社会上承担什么角色。
(1)请根据“自我同一性”原理,解释小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请结合案例背景,指出教师应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 第2题:(15分)
在一节学唱《我是快乐的小骑兵》的课上,老师带领着学生模拟开小火车,学生们学着火车呜呜的叫声,“驶向内蒙古大草原”。老师又让学生们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学唱这
首歌……,学生都动起来了,教室里很热闹。老师还没来得及总结,下课铃已响了,而学会唱这首歌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1)请在新课改的视野下,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从师生在熬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教学设计及实施等,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 (2)请对这节课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2017年日照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参考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A【解析】教育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3.A【解析】文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方式。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包括: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故只有A项说法正确,当选。
4.A【解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含义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教给了学生,学生要想学得好,还需要自己努力’下苦功多练习。反映的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5.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是根据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
6.A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8.D【解析】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自主实施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9.C【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属于隐性课程。
10.BB【解析】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育人的重点。 11.B【解析】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方式,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形式。考查包括日常考查和阶段考查,常用的方法有课堂提问、作业检查、书面测验等。考试包括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升学考试。故本题答案选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