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重庆”与碳排放权
碳权交易源于上个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它给予世界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费用上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费用的有效性分配。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政策机遇。作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中国正在设法应对要求其控制排放量的全球压力。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提出“五个重庆”的建设,尤其是“森林重庆”的启动无疑张示着重庆已开始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 一、“森林重庆”相关政策的概述 (一)“五个重庆”的提出
重庆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传递的地域优势,肩负着保护三峡库区的环境,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等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国家非常重视重庆的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早于2008年7月20日便提出了“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的“五个重庆”的问题。自2008年至2009 年,重庆开始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和“宜居重庆”的全面建设。这“五个重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重庆未来发展的总体框架和目标任务。
“森林重庆”的建设的精髓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方面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另外一方面也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一直是社会转型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城市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所以,“森林重庆”的建设显得尤为珍贵。 (二)“森林重庆”建设的现状
在森林重庆建设以来的3年时间里,完成的面积是1298万亩,占整个规划2200万亩的59%。并且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造林面积2060万亩。 从2008年开始,全市种植的各类苗木超过了12亿株,
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初的30%提高到\十一五\末的37%。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全市的义务植树每年都以1亿株的速度增长,全市有2000万人次参与其中。
整个\十二五\期间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新增林地面积4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500万亩。将让全市的林地达到65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5%,蓄积量要新增500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在2012年基本上完成森林工程规划2200万亩的任务,到时候就会建成森林城市。等到2015年的时候,基本建成森林重庆,那时候的重庆,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森林城市。“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未来五年绿色中国将要实现的目标,率先出发的重庆,以丰硕的成果迎来新的开篇。 二、碳排放权的理论发展
(一)国际碳排放权问题的发展及现状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里程碑之一,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商讨了《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 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减排承诺,在一系列数字的背后, 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碳排放问题。以欧盟为例,从2011年3月开始,全球有航班飞至欧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须向其提交监测报告,以换取免费的碳排放配额。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进出欧盟以及在欧盟内部航线飞行的航空公司规定二氧化碳排放限额,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降的航班全程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将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二)中国碳排放权问题的发展及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暂时不用承担强制碳减排义务,但从中央政府的政策到各地方政府积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
不难看出,碳交易在中国已渐行渐近。
为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强度、推进绿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国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个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个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
三、“森林重庆”对碳排放权问题的意义影响
因为整个国家对于的碳交易方法仍在酝酿中,所以各地区间在开展碳交易活动时会受限于各地经济结构模式、交易规则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因而背离了碳交易活动统一化的初衷。
“森林重庆”工程的开幕以及作为西部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的试点,重庆组建了全市排污权交易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排放交易的范围、基准价格、交易中需求方和转让方的操作规则等。这一些列政策的实施是否可行有效,“森林重庆”的实施所反映出来的有关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分歧能否作为共识。无疑,研究总结“森林重庆”的建设问题对完善发展碳排放权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观察总结“森林重庆”建设的相关问题为统一重庆碳交易提供了发现问题的试验田。2010年,重庆在西部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并首批成功交易了87吨化学需氧量和1189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随后,重庆组建了全市排污权交易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排污权交易管理工作作为环保系统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对于重庆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森林重庆”试验田中解决问题,为促进建设重庆碳交易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目前国内主要的三家环境交易所已羽翼渐丰,各有所长,而今,他们要的是国家碳市场机制设计的明朗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