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不肯吃。“有油的,我不吃。”“奶奶吃,行了吧?乖孙子,奶奶再给你炒一碗,不放油。”“不嘛,奶奶也不许吃。”任性的我耍起脾气。最后,我看见奶奶转过身将两碗饭倒掉了,重新炒了一碗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端上来,可我分明看见了奶奶那老泪纵横的脸、筋脉突兀的手和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驼背。我哭了,弯下腰一粒粒拾起了地上的饭。奶奶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欣慰、最迷人的笑,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岁月匆匆,是奶奶对我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上初中后,繁重的学习任务接踵而至。竞赛成绩公布后,自己名落孙山,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想像怎样面对母亲那刻满疲惫的脸。她为我的考试精心打点一切,她曾多少次孩子般地问我分数是否公布了。到家了。穿过田间小路,远远地,看见母亲蹲在田间伺弄棉苗。这厚实的泥土上,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远远地凝视着辛劳的母亲、可敬的母亲,连着天边那一片如血的残阳,霎时,稍纵即逝的岁月让我明白了:自己扛着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逝然无声,但它给我的礼物却掷地有声。伴随着岁月的馈赠,我将从容地踏上未来的道路。 莫让年华付流水,莫让光阴逝无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wǎn)转 分歧(qí) 黄晕(yùn) 吝啬(sè) ....B.应和(hè) 静谧(mì) 姊(zí)妹 荫蔽(yīn) ....C.憔悴(cuì) 攲斜(qī) 澄清(chéng) 脸颊(xiá) ....D.莅(lì)临 菡萏(dàn) 徘徊(huí) 棱(léng)镜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的一句是( )
A.“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B.“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C.“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D.“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钦差大人(qīnɡ) 嬉戏(xī) 呈报(chénɡ) ...B.赫赫有名(hè) 称职(chèn) 爵(jué)士 ...C.爱慕虚荣(mù) 庇护(pì) 女娲(wā) ...D.莽莽榛榛(zhēn) 滑稽(jì) 澄澈(ché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意其中两句)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志南和尚《绝句》)
②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默写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四、综合性学习
8.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3)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乙)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注],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列子·说符》) (注)反:同“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皆吊之 .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亡一羊 .(4)多歧路 .2)翻译下列语句。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与“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贺之
B.杨子之邻人亡羊
C.吾不知所之
D.何追者之众
4)分别概括(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比较两则寓言,归纳出寓言的一些特点。 寓意:(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特点(两条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 .2)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 师 治 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一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儿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他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