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二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口,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1分) (2)何处望神州?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南乡子》)(2分)
(3)浊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分)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的论点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孟子《孟子两章》(2分)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口口口口口口口。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3分)
【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jiǎo 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2)一到求神拜佛,可就xuán xū( )之至了。
(3)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gù( )了。
(4)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 rán guàn tōng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
..
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
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他终于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删去“态度和”)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东莞市交警支队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删除“不”) C、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老师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删除“在……上”) D、这部作品塑造了几个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把“事迹”改为“形象”)
5.下面是学校文学社刊《红树林》的创刊词,请仿造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在全校师生的期盼中,“红树林”文学社成立了,“红树林”文学社旨在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发挥特长的平台,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又一个课堂。这是一块升起梦想的芳草地,这是一片展示才华的天空, , 。愿你的心情在笔尖上流淌;愿你的青春,在《红树林》中绽放!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6—8题。(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1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7、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第一段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C、本文文末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本文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方法。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⑴,日煮粥一釜⑵,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3)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4)享盛馔(5)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1)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2)釜(fǔ):锅 (3)齑(jī):腌菜 (4)遽(jù):一下子,立刻 (5) 馔(zhuàn):饭菜 ) 9、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现在就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吃得下这样的粥呢? B、我现在就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喝得下这样的粥呢? C、我现在急着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吃得下这样的粥呢? D、我现在急着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喝得下这样的粥呢? 11、范仲淹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我们需要正能量 孙广勋
①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也正是缘于充满现实主义的正能量色彩和趋向,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作为褒义词,相比“负能量”来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2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平时,我们需要积蓄正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
④有时,我们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身上的“负能量”。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导他。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不也是无形之中给自己又增添了一些正能量么!
⑤你今天一开始就不顺。或这一周不顺。或这一年都不顺。那你怎么扭转局势呢?怎么能让事情重回轨道呢?其实有的时候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当你遇到困难时,或事情没有向你想的方向发展时,你的反应是变得更加沮丧吗?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也是如此。当你最需要正能量的时候,你能变得积极吗?你能做一个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吗?你能从失败中学习吗?
⑥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其实,无论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12、对于“正能量”这一热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B、我们要善于释放自己的“正能量”,来稀释自己身上的负能量。
C、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人们普遍渴望“正能量”,所以“正能量”自然就热了起来。
D、我们要正视“正能量”,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和解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1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下列积蓄“正能量”的方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朋友和知己,向他们学习。 B、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C、模仿名人的一举一动。
D、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
14、结合文章的观点,举例说说在初三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正能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3
秋天的味道
①双休日,我在叔叔的果园里帮忙,隐隐地听到南侧的果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枝叶晃动的声响,就跑过去看个究竟。
②我发现一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他也发现了我,但已经无路可逃。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都鼓鼓的,怯怯地立在树下,等待我的审问。
③我没有呵斥他。依我做老师的经验,不问青红皂白的呵斥只能把事情搞糟。 ④“喂,小伙子,告诉我,摘苹果做什么用?是自己想吃吗?”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
⑤“我妈妈病了,想吃苹果,可是我没有钱买。”男孩用低低的声音说。 ⑥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理由,使我想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小故事。 ⑦当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就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能否告诉我,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被孩子天真的话打动了。他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⑧难道今天的事情是这个故事的翻版?半个世纪以前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和今天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心智,情感,与社会经验上是否可以同日而语?在日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理由听得耳朵起茧,男孩的话还有几分可信?
⑨我沉吟了片刻。等待发落的孩子用一只脚搓着另一只脚,眼睛里掠过一丝痛楚。 ⑩“哈哈,你来的正巧,这是苹果最美的时候!口袋里的苹果都可以带回去,又脆又甜,让你妈妈尝尝鲜!”我按着教育家的方法去做了。
?那孩子使劲地点点头,提起他破烂的足球鞋,一溜烟的跑了。我欣慰地在果园门外目送着他,却发现他并没有奔向村子,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跑去,那里是一片茂密的玉米地。他钻进了青纱帐。
?好奇心促使我悄悄地靠近玉米地,却发现我又一次被一个孩子愚弄了。
?在玉米地里,我看到并排坐着的一双后背,一个是刚才的男孩,另一个是个女孩,梳着一对小辫。那女孩好像正啃着苹果,男孩托着腮,不知在想什么。
?小小年纪就谈恋爱,并为着自己的小恋人去冒险,去撒谎……现在的孩子,真让人无可奈何!我默默离开玉米地的时候,心理一阵刺痛,那一夜,我躺在叔叔的小床上,几乎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来到果园。我认出了昨天的那个男孩,我猜想那个女孩应该是和他一块钻玉米地的那个。我不知道他们有何贵干。
?“俺们是来付钱的。”那位母亲解释说,“昨天这孩子摘了你们的苹果,给他妹妹吃了一个,给我留了一个。他肯定没有付钱,因为他没有零花钱。让您见笑了,我们家困难些,孩子的爸爸死得早……”
?他们原来是一对兄妹!我为我昨天的想法感到羞愧。
?“您不知道,他妹妹眼睛看不见。”那位母亲又说,“但他疼妹妹,疼得胜过我这个当妈的。春天,他跑到山上摘桃花,说是让妹妹嗅到春天的味道;夏天,他下到池塘里摘莲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