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是发展起来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2、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3、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 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其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 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益低。 5、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6、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
7、 教育的历史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 教育学萌芽阶段及人物思想:
8、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具体有:第一“有教无类”; 第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第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启发一词的来源);第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第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求学要实事求是; 第八,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巩固性原则。
9、 《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被称为“教育 学的雏形”。
包括,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指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d,“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循序渐进;
e,教学相长 新课程师生关系;
f,长善救失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荀子言:“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予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 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11、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提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 又称“问答法” 和“产婆术”,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教学法”可分为四步: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 12、柏拉图,《理想国》。
13、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 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他把每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14、古罗马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教育学创立或初步建立阶段及人物思想:
15、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提出。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书中,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 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一般认为该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夸美纽斯和卢梭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高潮。 17、夸美纽斯:
a、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近代独立形 态教育学的开端;
b、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年制;
c、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所谓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d、提出“泛智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8、洛克:
a、英国哲学家,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b、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c、提出了“白板说”。 19、裴斯泰洛齐:
a、瑞士教育家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
b、第一个明确提 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认为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阶段及人物思想:
20、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把“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讲授。 21、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a、著有《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确立;
b、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c、提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d
、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明确观念。联想:将某个观念与其他观念结合起来。系统:知识的系统化。方法:知识的应用。); e、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f、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g、1873年,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发展多样化阶段及人物思想: 22、斯宾塞:
a、著有《教育论》(1806)。该书是斯宾塞先期发表的4篇教育论文《智育》、 《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合集;
b、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物的描写和记录,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23、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24、拉伊:著作《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5、杜威:
a、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的代表。著有《民主主义与教学》《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等。他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b、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c、提出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d、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26、杜威: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 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27、凯洛夫1939年著《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
28、杨贤江:1930年《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及人物思想: 29、布卢姆: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把目标分为:认 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0、布鲁纳: a、著有《教育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