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媒体:社会需求的门户网站
作者:宋紫薇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第08期
摘 要 当唱衰传统媒体的论调甚嚣尘上时,人们因时代变迁而超越过去的社会需求却未能被满足。传统媒体正成为海量信息与个人需求真空之间的粘合剂。假如过去大众传媒是信息的垄断者,那么今天,大众传媒已需要转型为社会需求的门户网站。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虚拟;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36-02 1 前言
麦克卢汉的一句“媒介即信息”或许对当代媒体人的影响过于深远,以至于人们热衷于信息传播的比拼,大众传媒服务社会的传统优势却被业内淡化。与之相似,在网络虚拟出的社会环境中,人对世界的感知在自由延伸,但对现实的各种需求却未能被替代。抛开技术决定媒体兴衰的论调,读者正需要传统媒体为他们在地球村里还原现实生活的需求与服务。 2 研究背景概览
传统媒体不必强争信息“老大” 人们曾说,电视是报纸后的新媒体,网络是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媒体。但互联网普及后,在新闻传播、广告发行、电子商务甚至个人聊天领域,“新媒体”一词的内涵一直在不断更新,甚至还有微博、微信、微云等自媒体出现,新媒体俨然借助技术的不断更新成为一种趋势的表达。因此,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已没有优势,也没有足够的市场转型空间去继续维持讯息传播的垄断地位了,传统媒介技术统治时代已经过去。
不过,笔者认为“媒介即信息”可以针对新媒体而言,因为当基于技术变革的新媒体不断更迭,新媒体本身也确实像信息一样稍纵即逝。博客、微博、微信、QQ、陌陌、飘飘等网络媒介都曾红极一时,但如今依然能够占有一定市场的却只是少数,甚至一些新媒体不曾被受众熟知便已经消亡。
在信息与受众市场进入第二次传媒自由竞争的时代下,传统媒介又将凭借什么生存呢?在网络时代,如果细微观察改变人们接受信息与生产生活的细节的话,人与人之间无非是找到了非面对面、非实名乃至不具有实际效果的信息传播,且一部分人际交流的信息无法确认真伪。新媒介虽然改变和扩展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却无法替代真实、具体、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换句话说,人们虽然愈发交流于网上,但依旧生活在网下的真实世界当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