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评价标准管理细则
一、教学设计要求及标准
为促进教学反思,总结一线教学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拟定教学设计要求及标准。 (一)、优秀学案的要求
学案应该力求体现“三性一特色”,即: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
1.规范性
教学目标: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时设计:课时安排要求合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板书设计:新颖、明确、简洁 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 2.科学性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2)学案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3.先进性
(1)学案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2)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3)学案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突出课改特色
①合作学习 ②体验学习
③探究学习 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⑤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二、优秀学案的标准
1.教案保存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卷角、污染等。 (10分)
2.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15分) 3.教学设计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5分)
4.时限的安排。(15分)
5.师生的双边活动涉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35分) 二、课堂教学的评估与考核标准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特拟定此评价标准与考核细则。
(一)、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1)教风严谨,备课充分。教案示范性强,环节齐全,教学目的明确,教育目的科学,重点突出,难点准确,程序设计合理,知识系统完整,教具选择得当,教学过程突出“细”和“实”。
(2)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从新课导入到知识传授,从双基训练到双力提高,从问题设计到教师点拨,从教学情景创设到知识系统小结,均能严密的设计,充分的发挥“两主一线”的作用,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结构合理规范。
(3)教学素质好,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灵活应变的能力。板书设计规范,书写工整简要,布局合理,脉落清楚,便于记忆、思考和总结。教学语言规范,表述清楚,艺术性强,讲课使用普通话,做到讲授适中,训练有度,教姿大方,精神饱满,富有激情,调动情趣,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规范性强,学常规落得实。能精心设计课堂教
学,使课堂显得紧凑、和谐、高效。能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教法、导入、提问、练习、教具、板书、课内检测和辅导、以及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
(5)教学目的明确,效率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能从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目的,解决管教不管导的问题,按教案的设计进行授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6)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一是要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教学过程中注意好、中、差学生检测和问题设计。二是要体现“两主一线”的原则,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三是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问题梯度的设计。
(7)教改意识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能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教学。在课堂设计、教案备写、板书设计、问题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
(8)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做到恬静与活跃、紧张与愉快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要求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我校实施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全面推进内涵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我学区教育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主阵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根据县局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评价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