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多多尝试便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这对其他学科也同样适用。
细细算来除去错题本高三一年我就整理了6个小本,4本英语,1本语文,1本理综。像在做公车的时候就可以看,而且效果也不错。
我还想强调的就是不要偏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足见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当你在考场上面对一道题实在没有思路时,也要把你会的、感觉和这道题有关的方程列出来,千万不要空着。
高考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这奋斗的过程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最后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辛勤的汗水能最终幻化为你们的锦绣前程。
徐文瑞
2009年7月9日
亲爱的学弟学妹:
你们好!
经历三年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我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在此,我写下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第一:珍惜上课时间。每一节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们随时都有可能讲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错过这一点,以后再看书复习不一定能复习到。
第二:靠理解记忆。理科有很多知识都要靠理解去记忆,学习一个定理,要知道它是怎么得来的,这样既易于对这个定理的记忆(即使做题时这个定理记不清了还可以再推导一
遍),又助于对其活学活用,并且定理推导方法可能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思路。记英语单词时也可以靠理解,将某些单词拆分成熟悉的前缀、词根、后缀等,可以很容易明了它的意思。
第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样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将化学的勒夏特列原理与物理的楞次定律对比着记忆,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对比着记忆,会发现其中有相似之处,便于记忆。而理解了物理中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就会对理解数学中的导函数提供帮助。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有许多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源,通过简单学习网可以听到名师讲课,增强学习兴趣,学到独特的解题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还有许多同学在简单学习网论坛上分享学习资料,有学习方法指导、知识点的总结、有用的学习软件以及名校试题,多多查阅对学习很有帮助。
最后,预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高考取得好成绩!
何鑫
2009年8月19日
在一片丛林中住着一只乌鸦。有一天,乌鸦决定要搬家,搬家时恰好被百灵鸟看到了,于是百灵问乌鸦:“你在这片林子住了很久了,为什么要搬家呢?”乌鸦回答说:“在林子里,大家都说我唱歌的声音特别难听,都讨厌我。”百灵笑着说:“那也用不着搬家啊,你可以改变你唱歌的声音,或者尽量不要唱歌,如果你还是像现在一样唱歌,无论你搬到哪个林子
里,大家都会讨厌你呀!”
这个寓言说的就是,不要等环境改变来适应你,而是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那么,面
对高考,如何去改变自己呢?这需要策略。
一、明确自己的目标
你希望考上的学校是什么?那应该是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果子。顺手就能摘到或跳得再高也不能够得着的都不叫目标。学习目标也是一样,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会觉得太难而丧失信心;太低了,会觉得太容易而丧失积极性。如果你目前是中下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进步,如果是上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稳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自己的目标,只有当你总想跳起来去摘学习果子的时候,才是找到了方向。 2007年广西文科 状元林丽渊在谈到目标时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复旦大学。当我疲惫不想坚持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梦;当我遇到困难想逃避的时候,我的梦在告诉我不行;当我获得小成功时,我告诉自己,笑到最后才是赢……有梦想就有动力。这个目标要符合自己情况。老师说过一个比喻:目标就如树上的苹果,如果你伸手就够得着,那它就太低了。如果你得跳起来,拼命跳起来才能抓得住,那它就是最理想的。 高考需要策略,盲目的学习是要不得的,策略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沙漠中去猎杀骆驼。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大儿子,“你看到了什么?”大儿子回答:“我看到了父亲、沙漠和骆驼。”父亲又问二儿子:“你看到了什么?”二儿子回答:“我看到了父亲、哥哥、弟弟、弓箭、沙漠和骆驼。”父亲最后又问三儿子:“你看到了什么?”三儿子回答:“我看到了骆驼。”父亲满意地回答道:“答对了。” 这则寓言说明确定目标的秘诀就是“明确”。确定、分解学习目标的要点有三: 1.大目标要细化到小目标,心里要有数。 高一要做什么,高二要做什么,高三要做什么,要具体到每一个年级。高三又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甚至具体划分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学习任务是什么。 2.学习计划要有针对性。 3.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 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是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在完成每天制定的学习任务,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是不要放弃,坚持不懈,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007年贵州理科状元 高立力 学习计划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保障。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得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学习计划不一定要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需要在头脑中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当然简单地拟个书面大概也是可以的,反正不要在形式工作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一天的计划用不着涵盖所有的科目,那样常常会影响学科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一般来说,一天复习3~4个学科就可以了,复习时要有所侧重,突出重难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复习。 2005年江西理科 状元 傅必振 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一段长时间自习(例如周六下午从2点到6点的4个小时自习的时间)开始时,只做了10分钟练习就坐不住了,总想着去看电视、上网或是逛街,结果大好时光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 这是因为你没有给自己制订好学习计划。计划有短期的和长期的,在开始任何学习前,我都会为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计划。短期的,比如刚才说的4个小时自习,分成若干段,每段时间做一科,小结或是做题,都一一计划好;长期的,比如前面说的5月看课本计划,用半个月看完一本课本,每天看几页,一天中的哪个时段看,都事先拿一张大白纸写下来,每天完成后都做好标记。制订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办法。 有些同学到4月时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怎么越练习越不会做,其实这是不注意小结造成的。题海是一个黑洞,有些同学一旦陷入其中便不能自拔,而是硬着头皮往里钻。然而善于小结的同学却不会这样,他们在复习中始终保持清醒和客观,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轮复习时,高三时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每周六下午放假,怎么利用这段时间呢?不是一味做题,不是去彻底放松,而是复习一周的笔记和错题。按照复习的进度,差不多一周复习完一章,因此每周六成了很自然的“分水岭”。保持复习节奏,定期小结,才不会陷入题海。 到了第二轮时,我采取的是每半个月小结的节奏。看第一轮的笔记,总结第二轮大量练习的得失,是我在这个时段小结的主旋律。 小结就像是紧张练习中的“调味剂”,常常让我乐在其中。 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 林丽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