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之书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0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迄今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很多人以为自己懂书法,其实只学了皮毛,内涵完全没有学到。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为“华夏所独”。这说明:(1)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中国书法以书写汉字为基础,没有汉字作载体,中国书法根本无以存在。(2)书法艺术以处理笔画对空间分割的形式为表现形式。在纸、帛、绫、墙壁等物质上,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汉字的结字规律,用笔画分割空间,得出汉字的结构形式和整体形象,使之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3)表达书写者的情性是内涵。形式是为了表现内涵而存在的。书法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本身所表达的内涵,这是书法艺术存在的依据。书法家运用娴熟的技巧和高明的手段,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全部倾注到作品中,赋予书法作品最丰富的内涵,造就了书法作品较高的(或者是最高的)审美价值。二是辨证内容的内涵,也就是文字内容所表达的内涵。

这是书法艺术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每一个汉字必然表达一定的内容,书法

要以汉字为基础,就必然包孕一定的内涵。书法作为艺术,以上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也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做到统一的时候,书法艺术才能达到最丰富的内涵和最高的境界。

(4)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书法家把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品位书法艺术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通过审视和思考,去体味作品的内涵,接受作品的感染,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享受作品美带来的快感。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视觉感官来欣赏书法艺术的。

那么,什么叫书法呢?通俗地讲,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艺术。较确切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以毛笔(或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换言之,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得益于两个基本条件——汉字和毛笔,即我们可以从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和表现工具上找到原因。

汉字——书法的造型基础。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这里所说的“感目”的“形美”,就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我国文字的产生是“依类象形”、“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后来经过长期演变,虽然远离物像,趋于抽象化,但仍具有“因形见义”的表意性质,其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无不受到形式美法则的制约。正是由于汉字本身具有造型美的因素,汉字书写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毛笔——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重要原因。毛笔体圆锋尖,备“圆、尖、齐、健”四德,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善书者手

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的点画,或粗或细,或枯或润,有点有面,有藏有露,变化无穷,并能表现出书者的精神世界。故西汉著名书法家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由此可见,汉字与毛笔的特殊性,是产生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则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精髓的代表。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从古朴严谨的篆,隶书;庄重整齐的楷,真书;到流畅奔放的行,草书,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性。书法中抽象的自然与情感、心态的虚静与空灵、气脉的贯通与运动的精神内涵,可与天地相合,可写心、写神、写意。

中国哲学的基本性格是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的本体精神与价值境界,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书法的笔意气势无不体现自然的和谐之美。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兼顾补充其它的功用。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的章法也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书画同源,书法衍生出篆刻,书法与其他文化也是相互借鉴融合,彼此渗透。例如,中国古代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又如,我国独特的茶文化。

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日: “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之风渐盛,尤其是文人雅士品茶、论茶,逐渐将饮茶融入他们的艺术活动,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形成 了独特的茶文化。到唐以后,出现了茶宴、茶会等文化形式。文人雅士在品茶之余,或把卷清谈,说古论今,或吟诗作赋,欣然命笔,或挥毫泼墨,寄情书画。在茶和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台,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茶和书法珠联璧合,可以追溯到汉代之前, 《汉印分合韵编》中有多种写法的茶字。又据报载,曾在湖南长沙魏家大堆4号汉墓出士有古文物石质“茶陵”(即今湖南的茶陵)官印一枚。说明茶作为艺术的表现内容至少在两千年

前就登上了书法的大雅之堂了。茶助文思,文人爱茶,其中书法家更是数不胜数,从颜真卿、怀素、苏东坡、黄庭坚到倪云林、徐文长、郑板桥、吴昌硕,他们都以优美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写茶、赞美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

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唐代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一一幅著名的信札《苦笋贴》中日:“苦笋及 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虽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章法气韵生动, 神采飞扬。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茶经》 作者茶圣陆羽与书法“颜体”创始人颜真卿交往甚密,常聚首赋诗品茗,切磋书法艺术。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书法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凝练的线条彰显着它的文化内涵。如果大家想了解真正的书法,多去了解书法的历史,中国书法网上有很多好的作品,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搜索更多关于: 中华传统文化之书法  的文档
中华传统文化之书法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zavm4z9xc6i8ss1c8w102tjb2ixwe014m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