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现行体育行政管理模式。针对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和体育部门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以及多职能局设置不利于工作整体推进的现状,建议单设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并。一可形成职能专一和工作重点突出的管理局面,二可达到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体育人才资源共享的效果。因为全县98%的体育场地和体育人才集中在教育部门,而且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青少年儿童(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也在学校。
(二)切实抓好“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努力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
“体育场地、体育组织、体育活动”是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亲
民、便民、利民最形象与最直接的体现,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培育体育市场的基本要素。
1、建好群众健身场地。解决途径有七:一是县财政加大投入。二是国土、规划和建设部门在审批土地与规划建设小区住宅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一定面积的休闲活动场所。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的项目支持。四是开放学校活动场地,这是现阶段最可利用的体育场地资源。五是充分利用城市园林资源,提倡体育设施与园林结合,既提升城市品位,又使公园成为健身场所。六是开办多种所有制的经营性场所。积极探索场馆建设的多种形式,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七是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体育资源。根据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和迅猛发展的农家乐,兴建户外活动场所;利用璧南河流
5
域整治和金剑山开发时机,打造有利于广大群众登山、垂钓、健身、休闲的健身休闲带。
2、抓好体育健身组织。重点加强县、镇(街道)两级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建设,强化县体育总会职能,健全以县体育总会为纽带的各单项(人群)体育协会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播种员、指导员和宣传员。
3、抓好全民健身活动。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后,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方向,是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时,一要强调体育活动和生活的融合,使体育生活成为一种受尊重的生活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获得个人幸福和提高生活质量。二要扩大活动范围,重在全民参与。三要培养“终生体育观”,让体育成为所有人生命的各个阶段的选择。重点抓好品牌活动、广场活动和五种人群活动。
①抓好有影响力、感召力和轰动效应的品牌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也要打造精品,形成“品牌”。要对金剑山和大成广场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篮球联赛等进行打磨、包装、推介,拓展空间,发展市场,形成特色“品牌”。
②抓好广场体育活动。广场是群众健身的主要场所,既有环境优势,又有展示性强、易参与的特点。要对大成广场、文体广场健身活动进行创新。
③抓好“五种人群”的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活动以学校为重点,
6
举办好全县中小学生体育比赛,按“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以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开展活动;城镇居民体育活动以社区为重点,健全社区健身队;干部职工体育活动以机关单位健身活动小组为重点来开展活动;老年体育活动以协会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办好每四年一届的老年人运动会。
通过建场地、抓组织、搞活动,力争到2015年,在全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类体育协会和健身指导站(点)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体育场地为依托的社会化体育健身网络,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三)强力推进改革
1、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要求,对县业余体校实行全面重组,以岗聘人,按岗定薪,工薪结合,严格考核。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高效运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管理机制。
2、调整配强体育部门工作人员队伍。体育部门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体育工作的推进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局机关应立即着手配备体育科工作人员,县业余体校应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今后全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县体育工作部门建立一支懂业务、精管理、勤做事和富于开拓进取的体育工作人员队伍。
(四)抓典型,强宣传,顺势借势造势做好体育工作
7
在农村,树好“全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这面红旗;在机关,抓好“职工篮球、乒乓球”这个光荣传统项目;在学校,树好“来凤中学”示范点。充分利用典型的辐射作用和强力的宣传手段,顺势借势造势,形成全县人民关注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浓厚氛围。 (五)切实抓好体育产业发展
重点抓好以体育彩票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在培育市场上下苦功夫,在销售渠道上探新路子,努力夯实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产业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
8
相关推荐: